裴元又想询问点关于德王在东昌府内圈地的事情,谁料不管是威逼还是利诱,那些百姓都是一脸茫然,全然不知道那些土地背后的主家是哪个。
裴元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办法,除非重新清丈土地,不然的话,这些混乱的土地产权,根本就说不清。
别说是那些藩王的土地了,就连几个外戚争起地来,皇帝也只能头大的胡乱分一分,根本没打算弄清归属。
再加上有些土地是贪图好处由藩王代持,有些土地直接就白嫖,冒认了藩王的名头。寻常的小吏又不敢跑去王府细问,一来二去,就连冒认的人家,自己都信了。
裴元问的头大,一时也懒得理会了。
等过些年,手中小有根基,就刻意把桂萼召来,亮出那按亩收税的“一条鞭法”了。
阳谷县隶属于兖州府下的东平州。
明朝的行政架构比较复杂,听着也比较混乱。
惯常来说,是称作两京十三省。
两京指的是南、北直隶,十三省指的是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山西,河南,湖广,江西,广西,云南,四川,贵州,陕西这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
南、北直隶的地位,可以类比现在的直辖市,这个很好懂。
府这一级行政单位,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地级市。
按照我们惯常的理解,这各行省,也就是各承宣布政使司名下,应该是府,府这一级行政单位之后就是县。
那么“州”,这种特殊又奇怪的东西,该怎么算呢?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其实也很好理解,其中一部分州,叫做“直隶州”,这可以看作是行省这一级单位的直辖县。
因为“直隶州”大多是精华要害之地,所以这种“直隶州”的地位和“府”是平级的。
府之下的州,叫做“散州”,这种散州类似于加强县,或者副府级单位。
这种小州通常是由多个县组成的,但是整体而言,地位和价值又没有直隶州那么大,所以就挂靠在府这一级行政单位下。
比如说,东平州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大明开国初期的时候,东平州地位本来是府,后来在洪武八年的时候,东平府的地位降格为州,再后来隶属兖州府。
东平州本身底子就厚,所处的位置又很重要,因此一直保持着不低的地位。哪怕作为散州,也下辖了汶上、东阿、平阴、阳谷、寿张五县之多。
裴元这次带的人手不少。
除了自身的三百多锦衣卫,还从王敞的钦差行辕借了百余人的卫队。
等一进入阳谷县城,裴元就让司空碎的百人卫队和王敞钦差行辕的百人卫队,将阳谷县的四下城门封堵起来。
阳谷县里的县令叫做陈朗,乃是三甲同进士出身,一听说锦衣卫以抓人的名义,带人封了阳谷县四门,顿时勃然大怒,带着衙役浩浩荡荡的跑来质问。
毕竟自从刘瑾死后,别说锦衣卫了,就连东西厂面对强势文官政府,都得夹着尾巴做人。
陈朗在怒气冲冲往外走的时候,已经在幻想着这件事传入京中后,自己获得交口称赞,来年被直接点为御史的事情了。
陈朗先是去西门扑了个空,等打听到了锦衣卫管事的所在,又带人直接去了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