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改豆为棉

只不过,这件事事关重大,关系到一年的收益。

一些能托上关系的,就找人向王巡抚打听那些江南布商人的消息。

王巡抚听闻有人来查探口风,不但没给出准话,还甚是恼怒,一再强调要以民生为念,多种粮种豆,莫要因为贪财跑去种。

各地的豪绅们虽被王巡抚拒绝,却又信了七八分。

正犹豫着,没几日功夫,果然有一些江南豪商顺着运河北来。

他们先是堂而皇之的去巡抚衙门登门拜访,结果没说三两句,就被王敞赶了出来。

豪商们面上难掩诧异之色。

这怎么和说的不一样?

好在领头的那几个心中有数,本就是为了狙击山东的来的,自然也没指望地方上会多配合。

他们按照计划,各州各县的寻去。

不少人还了一小笔银子做定金,四下里圈定了不少工坊的用地。

只不过他们暂时也没说准工坊开建的日子,因为这次来考察的人很多,具体选定哪些州县,还需要讨论比较一番。

等他们考察一番回来,领头那个豪商甚至还拿了杭州知府的亲笔信,前去拜见山东左布政使姜洪。

那姜洪年老,已经有了致仕的想法。

想着若能做成此事,不失为一桩德政。

再加上有杭州知府留志淑居中作保,因此对那些豪商分外热情,甚至还不计个人得失的,帮着筹划了一番。

那些江南商很是满意,纷纷表示要征募一些工匠,尽快做好准备。

并且把这些事,在城中宴饮时大肆宣扬。

姜洪有此政绩,也不怕人知晓,对此倒是坦然认下。

如此一来,大量的豪绅图利,开始改种。

一些不明究竟的,见到处都在种,稍微一打听,也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因此无人理会王敞的大声疾呼,开始你争我抢的种植。

就连一些犹豫着有些不信的,忽听说湖广前线抛售大豆的价格,竟然跌至往常的七成,顿时也没了别的心思,纷纷选择改种。

就在“改豆为”的计划,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裴元也绕行东昌府,到了阳谷县。

裴元这次选择绕道东昌府,有一部分原因是想看看东昌府的民风如何,另一部分原因是想看看王敞的吹风造势,有没有起到效果。

裴元磨磨蹭蹭的多走了几日,又带了陈心坚和程知虎时常去附近县城体察民情。

那东昌府的民风,果然如同王敞介绍的那般彪悍。

只不过,或许是经历了数代混血以及迁徙人口的原因,东昌府的百姓倒是已经没有太多蒙古人的痕迹了。

在离开东昌府前,王敞的吹风活动,已经陆续起到了效果。

裴元遇到好几拨准备春种的人家,询问后,都是打算种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