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刺杀

现年51岁的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郊区检阅奥匈帝国驻扎在此处的军队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这是一支迟缓、落后且封闭的军队。

虽然看起来体量庞大,但实际上更应该说是臃肿不堪。

不仅仅是武器装备和战术思想上的落后。

更致命的是这支多民族组成的军队中,竟然没有一种军队内部通用的语言。

在一些部队中,甚至会出现士兵听不懂那些来自维也纳的军官们的命令的情况

这样一支军队,在斐迪南大公看来几乎是不堪一战的。

用不了几年,塞尔维亚人的军队在战斗力上就会全面超越奥匈帝国这个蹒跚的巨人。

而他也相信,塞尔维亚人早已蠢蠢欲动。

几个月前在波斯尼亚剿灭的‘黑手会’分部,就已经说明塞尔维亚人在不断尝试对奥匈帝国进行渗透.然后利用民族主义矛盾让帝国在内部的塞族人做出一些激进的举动。

这也是这些年来,塞尔维亚王国内某些人一直在推动的。

哪怕他力排众议,让奥匈帝国和和塞尔维亚王国重新恢复贸易,并给出条件极其优惠的贷款.

但塞尔维亚对于奥匈帝国的敌意,却没有丝毫减弱。

想到这里,大公忍不住想起自己从维也纳出发前,与陆军总参谋部长弗兰茨·康拉德·冯·赫岑多夫产生的冲突.

“我们必须先发制人!殿下!”

康拉德当时在他的办公室里,激动地挥舞着手臂。

“塞尔维亚就是一颗不断膨胀的定时炸弹,如果我们不趁现在它还没那么强大的时候解决它,等它彻底膨胀开来,整个帝国都会被它炸碎!”

“康拉德,你嘴里除了战争,就不能谈点别的吗?”

斐迪南大公当时只是疲惫地揉着太阳穴,他向来都是帝国内部最反对发动战争的那一批人。

“对邻国开战,只会让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帝国内部出现更严重的忠诚问题!”

“康拉德你想过没有,一旦我们和周边国家开战,帝国境内那些其他民族士兵会怎么想?他们是会为皇帝陛下冲锋,还是会调转枪口?”

但即便如此,康拉德依旧坚定的认为,塞尔维亚迟早有一天会在军事水平上超过帝国。

到时候帝国必将面临灭顶之灾!

所以他推崇进行一场‘预防性战争’——即在可能遭受塞尔维亚王国军事威胁的情况下,预先采取军事行动以阻止这种攻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