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技术难度越大意味着有能力建造它的厂家也就非常有限。而且利润也是非常高的。”
“那市场需求呢?”
李奕唯追问,手指轻轻敲击桌面,问道:
“光有技术难度不行,得有足够的订单支撑,咱们才值得力气攻坚。”
“市场需求恰恰是咱们的机会。”
顾正宏立刻接过话头,语气更显笃定,
“理事,前两年的石油危机,让欧洲一直在拼命找能源多样化的路子,比如现在欧洲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电动汽车就是直接的反应。
这两年石油价格一直是居高不下的。但是天然气却便宜得多,而且比煤炭干净——燃烧1立方米天然气,比烧煤炭少排近2公斤二氧化碳,欧洲各国现在都在关煤电厂、扩天然气电站,连居民供暖都在往天然气转,去年欧洲天然气进口量比前年涨了15%,今年还在涨。”
他看着面前的理事声音里多了几分清晰的判断:
“可问题是,西欧本土并不生产天然气,除了苏联提供的天然气之外,都得靠船运。
而只有液化后的天然气才能够符合运输成本,但液化温度得降到零下 ——这就必须用lng船。
现在欧洲对天然气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这也意味着他们lng船的需求也在增加,而且,国内对天然气的需求也在增加,我们本身就有这方面的制造技术。如果太平船舶工业能够突破大型lng船的技术难题,我想订单根本不用愁。”
李奕唯的眼神渐渐亮了,手指停下敲击,身体微微前倾。顾正宏见状,又补了句关键的:
“而且lng船本身就是‘三高’产品——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
现在做的普通船,门槛越来越低了,暹罗,大马甚至就连同韩国也都进入了造船市场,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轮的利润已经开始往下滑。
去年公司造一艘散货船,利润率才15%,可lng船的利润率能到35%以上。”
他语气郑重起来,说道:
“随着技术扩散,再加上那些国家都有着低劳动成本的优势,我们在低端船舶上很难和他们进行竞争,咱们要想保住船舶工业的发展势头,甚至往上走,就必须抓技术壁垒高的领域——lng船就是最好的选择。
哪怕前期投入大、技术攻关难,可一旦做起来,不仅能靠技术壁垒挡住竞争对手,利润和市场地位都能稳住,后续的订单也会跟着来。”
办公室里静了片刻,夕阳落在两人之间的资料上,“lng船”三个字在光影里显得格外醒目。李奕唯拿起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lng船”和“殷瓦钢焊接/绝缘层/动力系统”,抬头看向顾正宏,眼神里已经多了几分决断:
“你把详细的技术调研和市场数据再整理一份,下周的董事会议上,好好议一议这个方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