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集装箱革命(第二更,求订阅)
“从这一点上来说,掸邦的经济几乎没有发展前途……”
面对方景仁做出的判断,赵佩琦点了点头,作为通商产业部的老官僚他亲自见证过集装箱给世界带来的改变。
正是集装箱助推了sea的经济,将sea带上了“贸易立国”的道路。
小小的集装箱,它的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经济逻辑,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sea的经济,乃至冷战的形势都被其所改变。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集装箱发明之前,铁路和海运其实半斤八两,但在集装箱革命之后,海运成为了吊打铁路的运输方式。
虽然知道答案,但是赵佩琦还是忍不住问道:
“也就是说,新曼铁路也无法解决掸邦的经济了。”
“解决不了,看看苏联就知道了。”
方景仁直接了当的说道:
“我们暂且不说美国,就拿苏联来说吧,苏联以及它的经互会的经济体系正是建立在铁路运输之上的。
这一点苏联的城市分布就知道了,大都建在铁路沿线,其位于内陆的新西伯利亚、叶卡捷琳娜堡依旧是其工业中心,分别是排行第三、第四的大城市。
可以说,苏联的工业体系是建立在铁路之上的,各个工业区、加盟国工厂的零部件依靠铁路进行交换,铁路系统决定了苏联工业体系,乃至苏联经济的上限。
依靠发达的铁路系统,苏联经济在二战后突飞猛进,增长速度长期高于美国。也正因为铁路的高效,所以苏联在一边用货运铁路将本国与东欧各国连接在一起,同时又用高速铁路实现了客运上的联系……”
已经进入办公室的方景仁,一边请赵佩琦坐下,一边展开办公桌挂板上的地图,那正是一张苏联以及东欧的铁路交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