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确实耐人寻味。

投入可以,但你要让我看到明确的、可期的回报,以及应对风险的预案。

否则,如此巨大的持续支出,朝廷负担不起。

崔敦礼额角微微见汗。

他准备的更多是具体事务的规划,对于这等宏观的、涉及整个国家财政盘子的考量,显然有些力不从心。

他只能硬着头皮。

「房相所虑极是。臣之愚见,可先集中于一两处水土丰饶之地,集中钱粮,打造示范,若见成效,再行推广。」

「期间,亦可鼓励徙民与西域胡商以物易物,或能稍减朝廷钱粮压力……」

这话说出来,他自己都觉得底气不足。

十数年持续的投入,中间变数太多,谁能保证?

李世民的目光又转向一直沉默的高士廉。

「士廉,你亦说说。」

高士廉年纪稍长,神色更为持重。

他缓缓道:「老臣附议长孙公、房相之言。」

「钱粮乃国之命脉,不可不慎。」

「老臣另有一虑,西州开发,需大量人力。除罪囚外,招募良家子,固然是好,然关中人众地狭,若迁徙过甚,是否会影响关中根本?」

「且长途跋涉,沿途消耗,安置成本,皆需计入。」

「再者,如长孙公所言,若中原腹地再有灾荒,朝廷却将大量钱粮投于边陲,恐……舆情不利,易生怨望。」

高士廉从人力资源分配和民心的角度,又添了一层忧虑。

他所言舆情不利,更是隐隐指向可能因此事引发的朝野非议。

尤其是若太子或其对立面借此生事,更是麻烦。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