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弧光联盟与新电影

他犹豫片刻,终於开口:“江导,您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炭火啪作响,江野与韩佳女交换了一个眼神。

“是这样,”江野往炉中添了块炭,“我和韩师姐打算成立一个弧光联盟,想邀请你加入。”

“弧光...联盟?”

“对,这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创作共同体,目的是帮助像你这样的青年导演成长。”

韩佳女接过话题,她的声音温和但有力:“我们计划建立一个跨机构、跨工种的创作平台,涵盖导演、编剧、摄影、美术等全產业链人才。”

“就像...一个导演合作社?”王伟试探性地问道。

“比合作社更专业。”江野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一份ppt,“联盟会有系统的培养机制。”

“比如新人导演可以先跟组学习,再独立执导。我们会提供类型片专家指导,共享美术、后期等资源库。”

他翻到一页標著新人培养路径的图表:“比如你擅长悬疑题材,可以先参与《心理罪》的b组拍摄,熟悉工业化流程后,再独立执导自己的项目。”

王伟的眼晴亮了起来,但隨即又黯淡下去:“可是...我只拍过几个短片..:”

“所以我们才需要联盟。”

韩佳女微笑著递给他一份文件,“这是我们的陪伴式成长计划。你看这里,新人导演前三个项目,联盟会配资深监製全程指导。”

江野补充道:“为了给联盟提供资金支持,我们还成立了一家影视公司,叫寒江文化!”

他指了指文件上的股权分配条款,“联盟成员可以按项目贡献获得公司分成。”

白鷺在一旁听的云里雾里,於是悄悄端来一碟刚烤好的栗子吃,甜香在微凉的空气中格外诱人“其实,”江野突然换了个话题,“我看过你的短片《樱为爱情》。那个长镜头调度,很有想法。”

王伟惊讶地抬头:“您...您看过?”

“不仅看过,”韩佳女从文件堆里抽出一张评分表,“联盟创作委员会给了8.2分,在新人中排名前三。”

江野向前倾身,目光灼灼:“王导,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不是已经成熟的导演,而是有独特视角的新鲜血液。联盟提供工业化的製作支持,你们负责打破常规。”

他指向文件最后一页的联盟宣言,那里用加粗字体写著:“友谊不是相互取暖,而是相互成就伟大的工业。”

“下周我们会在first青年影展做宣讲,”韩佳女说,“希望到时候能看到你的入盟申请。”

王伟走的时候人都有些飘,激动的—

这件事情,江野已经操作了將近一个月。

“弧光联盟”就是他最近一直在运作的项目。

这个联盟並非传统意义上的公司,而是一个跨机构、跨工种的非营利性创作平台,成员涵盖导演、编剧、摄影、美术、製片人等全產业链人才。

有点类似於坏猴子影业的“ ”。

不搞资本主导的层级架构,而是以“创作者抱团”为核心,把散落在行业里的“技术派”“细节控”聚到一起。

你擅长悬疑剧的镜头调度,我精通古装剧的服化道考据,他能把小眾题材写出大眾共鸣,大家共享资源、共审剧本、共担风险,像拼积木一样把各自的优势凑成完整的创作链条。

它的好处远不止资源整合,更像一个藏在行业里的新人孵化器。

新人导演最缺的不是才华,是试错的机会。

刚毕业的学生拿著剧本找不到资方,想拍个悬疑短片连灯光设备都借不到,这些在联盟里都能被接住。

前辈带著跟组练手,器材库免费开放,甚至能拿到小成本单元剧的执导机会。

就像韩佳女常说的:“当年我们在北电拍毕业作品,有好多同学为了借台red相机跑遍三个剧组,现在联盟直接和器材公司谈了合作,新人隨时能申请使用。”

这份底气还来自北电的支持江野特意跑了三趟学校,和导演系、文学系的老师敲定了合作。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