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八月的华夏,舆论的海洋被投入了两颗重量不一的巨石。
一颗是《我的野蛮女友》以约 ),悍然撞线收官。
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王盛个人执导作品的票房纪录,更是一举冲上了内地影史国产片票房排行榜的第三把交椅,仅次于《横空出世》与《生死抉择》两部带有特殊时代印记与题材优势的鸿篇巨制。
若在往年,乃至仅仅数月之前,这样的成绩足以掀起一场持续数周、席卷全国娱乐版面的媒体狂欢。
“票房之王自我超越”、“王盛定律再现”、“北电 ”之类的标题理应铺天盖地。
然而,这一次,情况却截然不同。
这颗巨石激起的波澜,在触及另一片更广阔、更深沉的水域时,竟显得有些后继乏力。
相关的报道虽然依旧出现在了各大报刊的文娱版,篇幅和位置却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压缩、后移。
就连盛影传媒内部准备的小范围庆功宴,也因王盛的一句“低调处理,重心转移”而显得格外简约。
所有的声浪,几乎都被另一部作品——《潜伏》——那无声却磅礴的引力所吞噬。
自8月 ,《潜伏》便以一种近乎蛮横的姿态,攫取了全国亿万观众的注意力。
它不像《我的野蛮女友》那样依靠话题性和笑声病毒式传播,而是像一株根系深植的藤蔓,悄无声息地缠绕进每个家庭晚餐后的时光,渗透进街头巷尾的闲聊,最终蔓延至整个社会舆论的肌理。
最初的讨论,还集中在剧情本身。
“余则成太艰难了,看得我手心直冒汗!”
“翠平什么时候能不掉链子?急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