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190:魔都电影人的好客

王盛的存在,他的眼光、他的魄力、他那些打破常规的运作模式,对于传统势力盘根错节的魔都影坛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强烈的刺激?

只是,这条过江猛龙,终究是别人家的。

王盛闻言,只是微微一笑,并未接这个敏感的话茬,而是将话题引向了当前的合作:“朱总,上影厂底蕴深厚,人才济济,只是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发力点。这次《当幸福来敲门》在魔都的拍摄,还得多仰仗朱总和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

“这个自然!”朱泳德拍板道:“王总你的项目,在我们魔都的地界上,有什么需要尽管提。别的不敢说,协调地方、提供便利,我们上影厂还是能做得到的。我们也想看看,你这部聚焦下岗工人、讲述绝境翻身的电影,能拍出什么新意来。”

有了朱泳德的这番表态和上影厂的鼎力支持,《当幸福来敲门》在魔都的拍摄进展得出奇顺利。

剧组首先拍摄的是陈建国初到魔都,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化都市所产生的迷茫与震撼。

镜头跟随葛尤饰演的陈建国,走过外滩,仰望东方明珠塔,穿梭在充满市井气息的里弄与骤然拔地而起的摩天楼群之间,那种时代巨变下的个体渺小与无措,被葛尤用细腻的肢体语言和眼神精准地传递出来。

随后是重头戏——证券公司的戏份。

在上影厂提供的摄影棚内,美术部门精心还原了九十年代末期证券营业部的景象:墙壁上挂着巨大的手工书写行情板,红绿数字不断跳动;拥挤的大厅里,挤满了神情亢奋或焦虑的股民,空气中弥漫着汗味、烟味和一种名为“财富”的躁动气息。

葛尤和饰演证券公司经理的演员(由上影厂一位老戏骨客串)的几场对手戏,张力十足。

尤其是陈建国在实习期间,一边要应对残酷的竞争,一边要利用下午五点后的时间去蹬人力三轮车赚取微薄生活费的艰辛,通过几个交叉剪辑的镜头,展现得淋漓尽致。

王盛作为总制片人和剧本的灵魂人物,大部分时间都坐在监视器后。

他要求极高,对演员情绪的捕捉、镜头运动的节奏、乃至背景群众演员的状态,都有严格的要求。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