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135:掀桌子式的谈判

朱泳德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眼神精明而警惕,显然是省级公司这边的核心人物。

会议一开始,副部长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同志们,最近关于电影发行放映体制,特别是电视电影新业态的讨论很多,声音也很大。部里非常关注。今天把大家请来,不是要评判谁是谁非,而是要面对现实,解决问题。中国电影要发展,需要制片、发行、放映各个环节同心协力,而不是相互内耗。”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两边人马,最后落在省级公司老总们身上:“今天的核心议题很明确:在现行框架下,省级电影公司能否在国产影片的发行分账比例上,给予电影厂更大的支持空间?或者说,有没有可能建立一个更倾向于鼓励国产片创作、更公平透明的分账机制?朱总,你们这边先谈谈看法。”

压力给到了省级公司一方。

朱泳德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语气从容不迫:“孙部长,各位领导。首先,我们完全拥护部里发展中国电影事业的决心。对于国产片,我们各省公司一向是高度重视、倾力支持的。这一点,从我们每年安排的国产片放映场次和投入的宣传资源上,都可以体现。”

他话锋一转:“但是,支持不等于不讲市场规律。电影是商品,最终要接受观众检验。目前国产片整体竞争力偏弱,这是不争的事实。

观众不爱看,上座率低,我们即使给予再高的分账比例,电影厂实际拿到手的钱也可能有限,甚至可能因为排了国产片而挤占了更有市场潜力的影片,导致整体收入下降,影响公司正常运营和职工队伍稳定。”

他旁边一位来自岭南省公司的老总立刻附和:“朱总说得对。我们不是不想支持,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影院运营成本越来越高,设备更新、人员工资、房租水电,哪一样不是钱?

如果分账比例向制片方倾斜过多,我们发行放映环节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很多中小影院可能真的就维持不下去了。到时候,损失的还是整个电影市场的放映终端,最终受害的还是所有电影人,包括电影厂。”

另一位北方大省的老总则把矛头指向了电影厂自身:“说到支持,我们更希望电影厂能多拍一些像《疯狂的彩票》、《婚纱》这样接地气、观众喜闻乐见的片子。

而不是总盯着那些叫好不叫座、脱离群众的所谓‘艺术片’。

如果片子本身有市场,我们自然愿意给更好的条件。

问题是,这样的片子太少!电影厂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自身的创作导向和市场把握能力?”

省级公司代表的发言,核心思路清晰:强调市场困难,突出自身运营压力,将问题归咎于国产片质量不佳和电影厂创作方向偏差,对于“让利”一事,态度暧昧,实则抗拒。

轮到电影厂联盟发言时,韩三坪没有立刻反驳对方的困难论,而是示意工作人员分发了一份提前准备好的材料。

“孙部长,各位领导,”韩三坪的声音洪亮,带着压抑的怒气:“这是过去三年,联盟内十家主要电影厂,与在座几位老总所在省级公司合作的二十部有一定市场期待的国产片的最终分账数据汇总。”

材料上,列表清晰:影片名、总票房、电影厂最终实收金额。

一眼望去,实收金额比例普遍在30%左右。

而同期部分引进大片,制片方的分账比例往往能接近40%,甚至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更多。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