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们需要思考一个更根本的问题,中国电影的根基究竟是什么?是少数电影厂的生产环节,还是遍布全国、连接亿万观众的发行和放映网络?
为了挽救生产环节的少数职工,就要以牺牲整个发行放映体系成千上万职工的生计为代价,这难道不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短视行为?难道不是对中国电影工业生态的严重破坏?”
电话那头顿了顿,缓了口气,继续念道:“这股风潮源自何处,业内心知肚明。某些单位凭借特殊资源和政策便利,绕过既有的、成熟的发行体系,另起炉灶,看似创新突破,实则是在破坏行业规则,制造新的垄断。
这种‘窝里横’的做法,不仅无助于中国电影整体实力的提升,反而可能引发恶性竞争,最终导致两败俱伤,受损的是整个中国电影事业!”
文章旁征博引,数据翔实,逻辑层层递进,极具煽动性和迷惑性。
通篇未直接点明“北影厂”或“王盛”的名字,但“某些单位”、“特殊资源”、“另起炉灶”等措辞,指向性再明显不过。
电话那头的老楚,还说了下其他报纸报道的方向——
内容大同小异,角度略有侧重,有的着重渲染影院职工的“下岗”困境,有的则“忧心忡忡”地探讨中国电影的未来之路是否被“带偏”,核心论调高度一致:电视电影是破坏者,电影厂联盟是罪魁祸首。
韩三坪脸一黑,挂断了电话。
“他妈的!”
韩三坪忍不住爆了粗口,一股难以抑制的怒火直冲顶梁:“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恶人先告状!”
他抓起电话,打给了王盛,声音因愤怒而有些沙哑:“盛子!立刻来我办公室!”
……
稍倾。
“来势汹汹,准备得很充分。”
坐在韩三坪对面的王盛,听完韩三坪的讲述,王盛总结道
“何止充分!这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舆论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