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134:恶人先告状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星期一。

北影厂厂长办公室的电话急促响起。

韩三坪刚端起茶杯,闻声皱了皱眉,心里不知为何忽然有一丝不妙的感觉。

电话是韩三坪魔都朋友打来的,对方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和提醒:“三坪,魔都今天的《文汇报》、《劳动报》,等几家主要的报纸,在头版或者二版,有重磅文章,矛头直接对着你们的电视电影业务!”

韩三坪感觉到心里一紧。

对手的反击来了。

韩三坪:“老楚,我这里还没有得到消息,你帮忙念念报纸上是怎么报道的。”

“好。”

电话那头:“《文汇报》的标题是,电视电影繁荣背后的隐忧,是救市良方还是饮鸩止渴?”

文章开篇先是以一种看似客观的口吻,简述了近期电视电影如何通过电视台播出,如何受到部分观众欢迎,甚至承认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荧屏”。

但笔锋随即一转,开始大篇幅论述其“负面影响”——

韩三坪听着电话那头的转述:“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以低成本、短周期、高密度为特征的‘电视电影’模式,正以一种近乎野蛮的方式,冲击着传统的电影放映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三月份以来,华东、华南、华北等多个主要城市影院的上座率出现了明显下滑,尤其是那些依赖国产片和复映片支撑的中小型影院,经营状况急剧恶化,部分甚至已濒临倒闭边缘。”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冲击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

当观众只需待在家中,打开电视,就能免费或支付极低代价观看到内容相似、甚至更具时效性的‘电影’时,他们还有什么动力钱买票、奔波前往电影院?这无疑是对本就脆弱的电影消费习惯的致命一击。”

“有观点认为,电视电影盘活了电影厂的闲置资源,解决了部分电影厂职工的就业和收入问题。这固然是事实。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