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的是,电影,从诞生之初就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每一次电影语言的革命,背后几乎都有技术进步的驱动。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再到如今计算机特效对想象力的无限延伸……
技术,始终是电影艺术最忠实的伙伴和最强大的引擎。”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当前,中国的电影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孕育着巨大的机遇。
挑战在于,我们原有的技术设备严重老化,人才培养出现断层,面对好莱坞大片的技术碾压,我们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机遇在于,改革开放带来了广阔的市场需求,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我们通过市场机制,积累资金、更新技术、培养人才提供了可能。”
接着,他话锋一转,开始详细阐述盛影传媒的“创新实践”。
他没有夸大其词,而是用平实的语言,介绍了如何从婚庆录像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细分市场切入,通过引入高质量的摄像设备、建立标准化的拍摄流程、构建可重复使用的数字素材库,实现了业务的工业化和规模化。
“我们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获得了宝贵的现金流。这些资金,我们没有用于盲目扩张或分红,而是持续投入到了技术设备的升级换代中。
我们租赁、购买了更先进的摄像机和后期制作设备,不仅用于婚庆业务,更关键的是,让北影厂原有的技术工人有机会接触和使用这些新的设备,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避免了宝贵的技术人才因设备老化而无用武之地的窘境。”
“同时,我们尝试将工业化流水线的思维引入内容生产。
比如,我们将婚庆电影服务产品化,制定了不同档次的标准套餐,明确了从前期沟通、拍摄、后期到交付的每一个环节的标准和时限。
这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也保证了质量的稳定性。我们认为,这种标准化、流程化的探索,正是电影工业化不可或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