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112【不惧风雨】

在沈秉文的培养下,兼之她自身的天资悟性,沈家大小姐的名头很快在江南商界传开。

沈青鸾不在意闲杂人等的评价,她只希望能够跟上薛淮的脚步,而如今当面得到薛淮的认可,这毫无疑问是最令她开心的结果。

薛淮隐约察觉少女的心绪变化,望着她明亮的双眸,他亦发现室内氛围的悄然转变,于是深入问道:“看来我们在对待刘家的态度上不谋而合。青鸾,你对刘家有多少了解?”

沈青鸾迎着他的目光,感受到那份真诚的信任与重视,心中微暖,也愈发慎重。

她纤细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螺钿镶嵌桌面上轻轻划过一道无形的线,似乎在梳理脑海中的脉络:“淮哥哥,在我看来,刘家的命脉集中在三处。”

“第一处是盐引勘合,暗结关窍。两淮盐课为国之大脉,盐引的发放、勘合、转运,看似按部就班由盐运司及府衙户房经手,实则每一张盐引从京城户部发下来,到最终落到扬州大小盐商手里,中间经手的每一道环节,都绕不开刘家在户房及盐运衙门里安插的钥匙。”

她顿了顿,看到薛淮眉头微蹙,便尽量详细地解释道:“盐引发放的程序繁琐至极,真正掌握核心环节和操作规矩的人当中便有刘家的心腹骨干。他们编织了一张无形的网,那些不按刘家规矩来的盐商,要么盐引被耽搁、理由层出不穷,要么就在转运途中意外频出损失惨重。放眼整个扬州,只有我们沈家和乔家暂时不受刘家的制约,其他大小盐商或多或少都要依附于其。”

薛淮沉吟道:“刘家想要做到这一点,仅靠那些积年老吏显然不行,他们只能保证刘家在具体操作中的影响力。除此之外,刘家必须拥有稳固的靠山,不单是江苏巡抚的庇护,朝中也得有人。”

他脑海中浮现宁党二字。

一条脉络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扬州盐商富甲天下,素来是朝廷赋税的重要来源之一,宁党自然不会忽视这偌大的利益。

宁珩之动不了户部尚书,但他可以利用江南官绅插手盐政,从江苏巡抚、盐运司到扬州府衙的官吏皆能为他所用,而刘家则是具体办事的人选。

沈青鸾点头道:“淮哥哥所言极是,刘家靠着上面的关系,将触角深入盐政的方方面面,若想将他们连根拔起,势必会震动整个江苏官场。”

她的分析条理清晰切中肯綮,展现出不俗的逻辑思辨能力。

望着少女侃侃而谈时专注的眉眼,薛淮不禁颇为感触。

今日之前,沈青鸾给他的印象就是执念于过往的小女孩,现今他已明白那只是她在他面前不加掩饰的真心。

每个人都有很多面,他如此,沈青鸾亦如此。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