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雾海上的旅人》?”
“靠,可以啊,这你都猜到了?”姜闻转头,神情里满是惊讶。
吴宸凝视着姜闻站在红色沙丘上的身影,目光渐渐专注起来:“其实你这一提,还真有一点意思,这个意境其实还挺契合的.”
因为他没记错,《雾海上的旅人》,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经典作品,讲述的正是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孤独与精神崇高。
而《火星救援》的核心,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场人类在火星上孤独而崇高的精神求索。
姜闻饰演的主人公,孤独地伫立于火星的苍茫之中,种下那株绿色植物的举动,何尝不是一次对文明与生命意义的追问?
不是局限于个人求生,而是“孤独的人”对文明火种的坚守与凝望,就如画中旅人站在悬崖之巅,眺望远方的雾海——
孤独,却心怀天地。
“哈?你该不会真想结合一下拍出这么个画面吧?”姜闻见吴宸陷入沉思,不由得好奇地问道。
吴宸收回思绪,轻轻点了点头,语气渐渐兴奋::
“我觉得很可行,刚好后面你有一场独自驾驶火星车外出的剧情,我们可以选一个红色沙丘,拍出一组类似的镜头。
设想一下,火星荒原上一片苍茫,漫天黄沙卷起,风暴即将来袭,天空呈现一种暗红色调,你穿着宇航服,孤单地站在山脊上,背影挺拔,这场景本身就自带情绪张力”
他此时确实想借助“世界名画”来达成视觉与情绪的双重超越。
“还真给你想通了?”
姜闻一愣,继而神情也亮了起来。
电影中,借助世界名画来致敬和再创造,是极其有效的视觉叙事手法,拍出了不少影史电影经典画面。
主要是因为这些名画经得起时间考验,往往构图精妙,情绪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