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运良迅速整合新信息,思考了几十秒,说道:“你提到的小说女配角很关键,我们假设萧玉的死和作案动机正相关,接下来思考新的问题。
嫌疑人因为萧玉的死,杀害了作者戴宾,说明萧玉在嫌疑人眼中非常重要,但小说毕竟是小说,就算心有不甘也不至于杀人,除非他魔怔了,懂我意思吗?”
聊到这里,韩凌发现殷运良的讨论方式以引导为主,这是在评估自己的能力吗?
“懂。”他点了点头,“萧玉是虚拟角色,但却是戴宾以现实人物为原型创作出来的,对戴宾来说,萧玉既是虚拟的,也是现实的,反过来,萧玉对嫌疑人来说是虚拟角色,但有可能和现实联系上了,所以魔怔。”
殷运良很满意:“对,按照这个思路,萧玉对戴宾来说有现实原型,对嫌疑人来说也有现实原型,有没有可能原型来自同一个人?”
韩凌想了想,摇头:“可能性较低,肖雨萱的调查是我们探组负责的,她的人际关系在婚后很简单,如果有问题的话,只能来自婚前且长期失去了联系。”
殷运良:“侧写可以给出多种可能性,第一,萧玉现实原型都来自肖雨萱,第二,萧玉现实原型来自不同的两个人。
我们讨论第二种可能,萧玉的现实原型来自不同的两个人,以a为代号,性别女。
刚刚提到,嫌疑人缺乏稳定的亲密关系或者亲密关系中断,现在考虑关系中断,根据以上假设,你觉得因何中断?”
韩凌开口:“分手,离婚,失踪,死亡等,最大可能性失踪或者死亡。”
殷运良微笑:“画像更清晰了,男性,五十岁左右,身边有女性亲人过世,而且很可能是在非正常条件下过世。
a对嫌疑人来说极其重要,重要程度甚至高出了自己的生命。”
韩凌接话:“他偶然看到了戴宾的小说,发现其中女配角萧玉和a非常相似,就此沉迷小说无法自拔,幻想a还活着,这就是所谓的魔怔。
当戴宾把萧玉写死后,嫌疑人无法接受,给他的感觉就好像a死了第二次。
a第一次死亡的时候,嫌疑人没办法,不存在宣泄口,但a第二次死亡的时候,宣泄口有了,杀害a的凶手是作者戴宾,他要报仇泄愤,甚至把a第一次死亡的愤怒无助也强加在了戴宾身上。
这个人已经疯了。”
殷运良轻吸一口气,说道:“从萧玉的年龄和日常经历看,不太可能是嫌疑人的妻子,几十年前没有那么多娱乐场所。”
韩凌:“女儿。”
殷运良:“嫌疑人什么口音?”
韩凌:“据出租车司机说和青昌市口音存在一定区别,但区别不大,应该就是青昌人或者江原人,总之范围在省内。”
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区县,口音有细微区别再正常不过。
两人对视,达成共识。
侧写基本完成。
调查近几年内,青昌、青昌周边乃至全江原省内,所有符合条件的非正常死亡女性。
……
ps:今天一更四千字,带家人出去逛了一圈,很累了,明天恢复正常更新,欠的更新也会补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