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警校的时候你应该听过我的公开课,我也算是你的半个老师,刚才所说的每个字都是为了你好,希望你谨记。”
韩凌点头:“感谢殷教授教诲,我记住了。”
他感觉到对方没有恶意,该尊重还是要尊重。
至于克制什么的,听听就行了,他已经很克制,如果在前世遇到崔鹤年这样的人,这家伙会死的很惨。
殷运良嗯了一声,拿起面前的案件资料:“接下来聊聊戴宾的毒杀案吧,关于这个案子,你是怎么想的?”
韩凌:“我觉得是读者干的,小说是导火索,因某个情节被刺激到,滋生出杀人动机。”
殷运良微笑:“要不要和我一起,对嫌疑人做一次犯罪侧写?
大规模排查监控和走访群众是比较低效的方法,或许我们可以尝试缩小排查范围,在线索匮乏的情况下,侧写可能会收到奇效。
准确率的问题先不考虑,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当结果和侧写重合,你会感受到犯罪心理学的魅力所在。”
韩凌郑重了一些:“向殷教授学习。”
殷运良:“此刻互相学习吧,你对案件细节的了解比我多,首先,你认同出租车上的男子是本案的嫌疑人吗?”
韩凌:“当然,巧合多了就是必然,该男子是嫌疑人的可能性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殷运良点头:“好,这一点我们没有异议,那么嫌疑人的基本特征已经定了,男性,五十岁左右,不修边幅。
那么,他为什么会不修边幅呢?行为映照心理,他已经不在意外部形象了。”
韩凌明白对方说的是嫌疑人胡子拉碴,思索片刻后开口:“情绪有问题,可能生活出现了重大变故?”
殷运良抬起手指给与肯定:“这是关键,你刚才说嫌疑人可能是受害者的读者,我个人是认同的,那么本案的性质可以说是陌生人作案。
能让陌生人萌生杀人动机并付诸行动,说明他的心理是不正常的,或者因为某件事让他的心理变得不正常,带有很强的偏执和攻击性,世界观非黑即白,失去了同理心。
我们继续下一点,判断嫌疑人需要长期调查戴宾才能确定他的准确位置,再结合他的行为,是否可以以此判断他在生活中没有稳定的亲密关系,或者说以前有过,但断掉了呢?”
韩凌同意:“合理,极度孤独,社交圈狭窄。”
殷运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你觉得他结婚了吗?”
韩凌道:“当然是结婚的可能性更大,不过……也有可能没结婚,若他从小的性格就有缺陷,成年后步入婚姻的难度很高。”
殷运良:“这件事重要吗?”
韩凌:“您的意思是?”
殷运良笑了笑,说道:“先跳过这个话题,我们聊作案动机,当前嫌疑人的作案动机有着模糊性无法判断,假设嫌疑人是读者,作案动机最有可能是什么?”
韩凌回答:“小说情节是导火索,对此我有想法。
受害者戴宾把自己的妻子肖雨萱写进了小说里,作为女配角存在,名字叫萧玉,临近结尾的时候萧玉死了,死因自杀,自此差评无数。
这件事,也许和作案动机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