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何人不是苏党?
十一月二十三日。
朱俊棠从倭银公司的船上下来,踏在了莱州的土地上,脑子里一阵恍惚。
终于返回大明了!
自从海难漂流到倭国之后,朱俊棠和黄文彬经历了一系列堪称梦幻的冒险,依靠两人的智慧和勇气才在倭国保住了性命。
恩师苏泽请奏成立倭国通政司,黄文彬成为主司,自己成为司副。
两人依靠倭银公司的硝石贸易,在岛津家逐渐站稳脚跟。
两个月前,黄文彬提出要在堺港设立商馆,帮助岛津家进行火器贸易。
岛津家主岛津贵久最终同意了黄文彬的提议,允许两人离开岛津家的领地,前往堺港开设商馆。
当然,岛津家还是派遣了最忠诚的武士“护送”两人前往堺港,岛津贵久也让自己麾下的商人负责具体的账目,黄文彬和朱俊棠只负责和大明的商人谈生意。
看就算是这样,两人也自由了很多,至少在堺港活动,就不像是在岛津家领地那样,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了。
黄文彬长袖善舞,又通过堺港当地商人的关系,见了李文全一面。
李文全知道黄文彬倭国通政司主司的任命,在确认了黄文彬的身份后,李文全立刻给黄文彬留下了一大笔的金银,由他在倭国刺探情报。
黄文彬收了钱,很快就将身边的岛津家武士收买。
当然,这些岛津家武士的家人都在岛津领地,不可能背叛岛津家,但是可以给两人更多的自由,对两人的一些行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后来李文全又来了堺港两次,他按照苏泽的吩咐,将【飞鸽传书】交给了黄文彬。
至此,倭国通政司终于可以稳定的向大明传递情报了。
接下来,李文全按照苏泽的吩咐,开始给黄文彬造势。
倭银公司财大气粗,几乎垄断了大明对倭的贸易,还能够从他们手里买到火炮和火药,自然成为堺港商人的座上宾。
李文全每次到堺港,都会带着黄文彬和朱俊棠参加宴会,并且将黄文彬指定为倭银公司在堺港的贸易代表。
黄文彬名扬堺港,成为堺港商人宴会上的贵客。
黄文彬出名之后,开始笼络在堺港生活的华商。
其实在东南抗倭战争之前,就有不少大明商人从事走私贸易,也有不少华商定居在倭国。
嘉靖时期在东南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破坏的大倭寇汪直,就曾经在倭国建立五峰商馆,招募流浪武士组织海盗团,成为纵横东亚的大海盗。
大明开海之后,也有不少大明商人来到倭国建立商馆。
这些华商鱼龙混杂,其中还有嘉靖年间的倭寇残党。
黄文彬也展现出过人的组织能力,将原本一盘散沙的华商组织起来,竟然还真的在堺港成了一方势力。
其实在倭国的华商数量还是很多的。
但是这些华商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或者以籍贯为纽带组成乡党,整体上声势不大,有时候还会被倭人欺负。
甚至后面来倭的西洋人,明明比华商人数少,却远比华商团结。
最典型的就是佛郎机人了。
佛郎机人不仅仅组织商团和倭国贸易,还有大量的耶稣会传教士在堺港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