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新阶层,新力量

苏泽掛上笑容说道:

“范董事能有这份心意,倒是应了苏某的『商有商德』之说。”

听到这里,范宝贤自然是狂喜,他明白自己这次上门的目的达到了。

但是苏泽又说道:

“这笔钱就叫做助学金好了,可以由房山铁路公司的名义出资。”

范宝贤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如果以他本人,或者大同范氏名头出钱助学,那可是犯忌讳的事情。

你一个商人家族,资助全省的小学蒙童,到底是要做什么?

苏泽提议让范宝贤以铁路公司的名义捐出,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房山铁路公司出资人眾多,不乏勛贵外戚,用铁路公司的名义设立助学金,就不那么犯忌讳了。

“多谢苏大人提点!”

苏泽送走两人,却没有收下他们送来的“土特產”。

范宝贤已经达成了自己的目的,老老实实的將带来的礼物带回去。

等到两人离开后,苏泽回到书房。

他其实对这些晋商是不感冒的。

虽然现在这个大同范氏,和原时空明末资助女真的晋商家族不是一支,但是这些商人追逐利润的本性,还是让苏泽有些不舒服。

山西才发展工矿也多久,就已经出现了童工的事情。

如果放任他们这样下去,大明岂不是要和原时空工业时代的带英一样?

发展工商业,本质上是为了发展生產力,让大明百姓的生活变好。

如果发展工商业,最后百姓的生活变得更糟糕了,那发展工商业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苏泽才会提前出手,现在就將童工问题和劳动保障问题提出来。

总不能等到一场场悲剧上演之后,再想办法补救吧?

不过苏泽也有点欣慰,在自己的四民道德说之后,工商业也正在快速形成一股政治力量,他看出来这次《商报》的文章,也是工商业主们对自己掌握的政治影响力的一次试探。

工商业主已经学会了利用报纸发声,利用舆论来影响官府。

虽然这一次惨遭暴打,但总归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普通的制度改革,总免不了人亡政息的结果。

唯有让改革形成新的利益基层,才能让改革成果长存。

——

次日,《商报》刊登了文章,宣布了房山铁路公司將会在山西设置助学金,用来资助那些家庭困难,又在学业上优秀的学生。

这则消息一出,倒是挽回了山西商人一部分声望,停止了各方对商人的口诛笔伐。

紧接著,直吴铁路公司也在《商报》上宣布,也要设置助学金,给山东失学的蒙童提供资助。

然后是澎湖殖拓商团也同样发声,也要在澎湖设置助学金。

至此,这场因为童工引发的政治討论就此结束。

討论的结果就是,皇帝御准了苏泽的奏疏,禁止工矿僱佣十岁以下的童工,十到十四岁的童工也不能从事危险繁重的岗位。

山西地方官府在接到圣旨之后,检查了辖区內的工矿,整顿了一批工矿。

山西学政林秉正乘胜追击,又下令各地小学儘量让失学的蒙童復学,七成的失学蒙童得以重新回到学堂,还拿到了房山铁路公司的助学金。

不过京师的热点转换很快,新的热点又很快出现。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