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通政司新怪谈之其二

第 通政司新怪谈之其二

只不过这一次的热点,是个糟糕的消息。

九月末的时候,在直沽出现了痘疮的零星案例。

痘疮就是天了,这一次直沽方面反应迅速,立刻将发病的病人集中隔离。

在李时珍验证了苏泽的微虫致病说后,大明的医生对天也有了新的猜测。

天也是通过“微虫”传播的,但是天可能要比血吸虫病的传播更恐怖,也许通过人和人的接触就能传播了。

为此,太医令李时珍也制定了直沽防疫的规范,要求将痘疮的患者集中起来,一旦患者去世要连同随身衣物和遗体一起火烧,患者使用的工具也不能继续再用。

可明白如何传播,并不代表就能控制天。

但是天的传播速度太快,而直沽又是一个人员流动性非常强的城市,天的病症很快蔓延开,大有向着京师传播的迹象。

这自然引起了京师的恐慌。

嘉靖二十三年,华北地区就爆发过天疫情。

那一次的疫情就连紫禁城内都出现了病例,嘉靖皇帝搬去西苑,避疫也是相当重要的原因。

而这一次,朝野上下更加忧心。

因为皇太子年幼,天对于幼童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嘉靖二十三年幼童患病致死率有七成之高!

皇帝病重,太子又年幼,万一有个什么闪失。

这一次内阁迅速团结起来,先是内阁首辅高拱带头上书,请求暂时切断直沽的陆运。

而漕船需要在河上停留三日,没有症状才能入京师。

内阁次辅张居正又上奏,请求户部拨款,专门用于京师防疫和直沽治疫。

皇帝自然照准。

司礼监也请奏,停止太监和宫女出宫休假的制度,禁止太监宫女随意出入宫,红盔将军和禁卫军也留宿宫内值戍,避免将痘疮带入紫禁城内。

皇帝自然也是照准。

整个京师都笼罩在了痘疮的阴影中,不少勋贵外戚都躲到了城外的田庄避疫。

就在这个时候,太医令李时珍再次上书,进献“牛痘法”!

按照李时珍的说法,他在也应天府的时候就研究过,凡是得过一次种痘的病人,就不会再次患病。

南直隶的很多地方,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会让得过种痘的人组成护队,专门照料那些患病的人。

李时珍由此得到了启发,他首先研究了人法,也就是让健壮的人,在身体状况好的时候,主动感染天,然后精心照料让病人康复,从而获得对天的免疫力。

一开始的时候,李时珍让人穿患者的衣服,或者直接接触患者,然后他又发现可以用痘疮结疤之后的粉末来让人感染天。

这种主动让一部分人感染获得抵抗力的方法,死亡率比直接感染要低很多,李时珍也在应天地区推广过。

但是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免疫系统也不同,还是会有死亡的病例。

感染天不一定死,为了获得抵抗力主动感染天却死了,这实在是有些地狱笑话,这种方法很快还是被搁置了。

更重要是,天杀伤的主要还是未成年人,而人法未成年人的死亡率依然很高,自然缺乏推广价值。

李时珍在南直隶的时候,也向苏泽写信请教过这个问题,询问改进人法的办法。

苏泽当时就惊讶于李时珍对于天的研究,他差一步就要发现牛痘法了。

看来实证化的医学思想,让李时珍的医术突飞猛进。

原时空最早的天疫苗,就是李时珍这种人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