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童工问题

除了台北、台南等几个早期移民城市,更多的市镇被开拓出来,澎湖整个岛上的移民已经超过了十万户。

当张纯信中列出这个数据的时候,苏泽都吃了一惊。

要知道十万户是个相当恐怖的数字了,要知道明初的几次移民潮,虽然总移民人数达到了百万,但那时候是王朝刚刚成立,在组织能力最强的时候组织的官方移民活动。

就是这样,一次移民的规模也很少超过十万户的,这倒不是朱元璋不想,而是这样规模的移民需要官府海量的工作支持,要不然移民就要变成流民叛军了。

而这一次福建前往澎湖的移民,则都是自备乾粮的自发移民。

澎湖官府要做的,就是登记户口分发土地就行了。

张纯在信中,也分析了福建移民浪潮的原因。

福建人地矛盾是主要原因,东南倭乱以后,福建人口恢復,人地矛盾更加尖锐。

虽然有苏泽推广的土豆红薯等可以在山地种植的农作物,但是开垦山田的成本也很大,还不如来澎湖垦荒。

其次就是福建的特点。

福建地区宗族势力比较庞大,有人在澎湖殖拓获利之后,就会吸引整个宗族都来澎湖殖拓。

而先来殖拓的宗族成员,也会给新来的族人提供支持,甚至还有以宗族为单位集体殖拓的。

当然,这种现象地方官府还是很忌讳的,在授田的时候,也会儘量將同宗拆分,不让一个宗族聚集在一个村子里,安排几个姓氏在一个村子。

但是这种宗族联繫,还是让澎湖殖拓呈现了滚雪球发展的趋势。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澎湖的条件確实好。

在苏泽初步解决了瘴气问题后,加上卫生知识的普及,殖拓的病亡率大大降低。

人们开始发现,澎湖这地方还真是宝岛。

航运的优势就不说了,澎湖是下南洋的第一站,拥有大量优良的港口。

整个岛屿中央高山,但是沿海都是平原。

平原地区適合种植水稻、甘蔗,低矮山丘可以种植茶树,还有黑潮带来的丰厚渔业资源。

按照张纯的说法,新移民仅仅靠著渔业资源,都可以养活自己,这就是其他地方移民无可比擬的优势。

当然,澎湖也不是全无坏处。

频繁的颱风,山地泥石流灾害,也是澎湖移民遇到的最大问题。

可是这些问题,福建也有啊。

对於福建移民来说,来澎湖是博一个富贵,成功就是衣锦还乡带更多老乡来移民,失败了就埋骨他乡好了,反正留在福建说不定早晚也要饿死。

而福建人,也是非常重视教育的。

张纯说,澎湖已经提请开徵商税,然后请求朝廷开办小学了。

张纯这个澎湖提学,一下子就重要起来。

今年颱风季之前,张纯就跑遍了澎湖所有的市镇,规划好了小学的选址,准备开设学校培养教师。

苏泽看完了张纯的信,也是十分的欣慰。

当年他推荐张纯去担任澎湖提学,就是看中了澎湖的发展潜力。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