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武清伯夺冠

在国子监预科读书的孙文启,也还兼着采风使的差事,他和同伴来到了武清伯李伟的田庄。

武清伯李伟,专门穿上了他那件封伯的礼服,他站在田垄上,指挥着佃农收割麦穗。

看到几个佃农不小心将麦子落到田里,李伟一直不停的嚷嚷。

他好几次都要冲到田里亲自收割,但是被管事的拦住。

要不是身上这套礼服实在是太珍贵,李伟真的就要自己动手了。

他看了一圈,最后眼神落在自己的儿子李文全身上。

“你,去田里监督他们。”

李文全指着自己,不敢置信的看着自己的老父。

爹?你儿子可是执掌近百万银元的董事长,去田里监督佃农割麦子?

李文全露出一副比哭还难看的表情,他恨不得直接掏出一千银元给老爹,求他打消这个想法。

但是李伟性格执拗,而李文全从小都怕这个老爹,只好脱下丝绸外衫,跳进了田里,监督着佃户们收割。

孙启文看着无边的麦浪,陷入到了恍惚中。

他是因为家乡灾荒,随父母逃荒到京师的。

父母死在了逃荒的途中,他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逃荒路上稀疏的农田。

荒年是很可怕的。

百姓没吃的,只能逃荒,而更多的百姓逃荒,又会吃光沿途的一切。

后来在京师乞讨,孙启文唯一的目标就是吃饱饭。

是什么时候开始不愁吃的?

好像是从自己当上了报童开始。

紧接着就是一路梦幻的旅程,如今自己成为了国子监预科的学生,每个月不仅仅能吃饱饭,还能读书。

这是逃荒路上想也不不敢想的美梦啊!

自己那些小伙伴们,现在也不要挨饿了,京师已经三年没出现过粮价大波动了。

这些都是老师的功劳!

看着城外的麦浪,孙启文想起苏泽曾经和他讲过的一句话——“人即政治”。

政治是由人组成的,更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任何一项政策,最后都会影响到每个一个人。

每一项进步,最终都会让人收益。

这也是为什么孙启文要去国子监预科的原因,他希望能够通过科举,亲身参与到这场能够改变所有的政治变革中去!

总共就是一亩地,很快就收割完毕,接下来在孙启文的监察下,这些麦子被装进专门的袋子封存,搬运上了马车,运送向水晶宫。

博览会会场前已是人山人海,百姓们都在此等候结果。

除了百姓之外,隆庆皇帝还派遣了定国公徐文壁来观礼。

本来是小胖钧想要来的,但是如今皇帝的身体,太子自然不能离开紫禁城,只能由定国公代劳。

小胖钧虽然不满,但是这次成熟了很多,只是口头抱怨两句就作罢。

内阁这边则是内阁首辅高拱亲自来了。

无论是肥田粉还是高产麦种,这都是对大明非常重要的东西。

高拱要亲自来查看成果,才能决定要怎么推广这些东西。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