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两位兄台可是害苦了我

他成年以后,就耗尽家财,试图研究炼金术。

结果是陶观几近破产,只能来到京师寻找生计。

然后就揭了太子的榜文,解决了制酸的问题。

苏泽思考起来,也许这个陶观,可以成为近代化学的奠基者。

从炼金术到化学,有两步是最重要的。

第一步是定量分析。

原时空,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研究燃烧,发现了氧气的存在,又通过定量分析推导出了两份氢气和一份氧气能化合成水。

从此以后,数学成了化学研究的工具,有了定量研究,化学不再是神秘学而是有了科学的方法。

第二步则是要统一化学的语言。

任何一门学科需要发展,都需要交流。

而能够进行交流的前提,就是“书同文”。

现在大明的化学还处于“炼丹术”时代,而丹方中对于各种物质的描述都不一样。

比如硫酸叫做矾油,绿矾,矾精,胆精,这些名字会让基本的交流没办法进行。

原时空同样是拉瓦锡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提出规范的化学命名法,写了一本《化学基本论述》,对已知的化学物质进行了分类,提出了统一的命名规则。

酸、碱这些命名规则,就是拉瓦锡提出来的。

苏泽看向陶观,觉得可以引导他做这两件事。

至于苏泽为什么自己不做,一是因为他自己没时间,二是因为他和这些方士圈子不熟,在圈子也没有影响力,不可能和这些方士交流。

于是苏泽又在东宫上了一节化学启蒙课。

听完之后,陶观全身颤抖,对苏泽更是佩服到五体投地。

紧接着他又用炽热的看向太子朱翊钧。

刚刚苏泽所说的,前一项是万物转化之术的精义!

他原本也有些算学基础,听完苏泽的话他决定去好好研究算学,将苏泽说的“定量分析”,引入到自己的炼金实验中去。

而苏泽后一件事,让陶观更兴奋了。

苏泽说的,要统一所有的丹方,梳理物质和物质反应的结果,并且对物质进行分类,这不就是编纂一份“丹经”吗?

如果自己真的能完成,那岂不是要成为青史留名的大方士?

当然,这件事需要贵人资助才能完成,要知道这些实验可是很耗钱的。

而眼前的太子,不就是最好的资助者吗?

果不其然,小胖钧点头说道:

“既然如此,那本太子就资助陶仙师了。”

陶观激动到发抖,对着小胖钧就要拜。

但是朱翊钧说道:

“但是本宫的资助也不是直接出的。”

“?”

“陶仙师你按照苏师傅的办法,先将新的矾油工厂建造出来,这工厂由本太子出资,所得利润分你三成,用来资助你的实验。”

陶观听完太子说的办法,也觉得这个办法十分可行,他向小胖钧立下了军令状,就匆忙出去筹办铅室制酸的工厂去了。

等陶观走后,太子看向苏泽问道:

“苏师傅,本太子的办法如何?”

苏泽点头:

“用分红激励来资助陶方士,能让他用心在矾油工厂上,解决太子矾油短缺的难题,确实是好办法。”

朱翊钧得意洋洋的说道: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