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嘉谟愣了一下,这胖鸽子吃的这么好吗?
“师父,如果不喂会怎么样?它就不送信吗?”
黄骥摇头说道:
“当然不会。”
“但是它会在你头上拉屎,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
——
京师的七月份,天气十分的火热。
七月初,皇帝终于赐下了冰块,给京师官署降了温。
但是比天气更火热的,丝毫没有降温迹象的,是京师的舆论场。
七月份的大事,就是户部的《会计录》要定稿,这也就意味着长达一年的“盘大明家底”项目胜利完成。
但是项目完成,恰恰是风波的开始。
大明有了家底的账本了,那接下来肯定要算旧账了。
京师各大衙门,也在这《会计录》出台的前夜,发动了最后一轮混战。
结果自然是惨烈的。
七月二十日,距离《会计录》公布仅剩下三天。
沈一贯站在报馆,一只手挥舞着报纸,另一只手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着东西。
黑板和粉笔,也是苏泽的发明。
苏泽是在国子监和武监讲学的时候,才想起来现在的教学是多么不方便。
没办法,这个时代无论东西方,教育都是非常贵族化的事情。
苏泽穿越前的平民教育,其实是近代的产物。
在大明这个时代,效率从来就不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也没有那个私塾先生,要同时给几十号人上课的上课的。
等到苏泽真的要给武监一大帮人上课的时候,他终于想起来发明了黑板和粉笔。
但是让苏泽没想到的,是这项不起眼的随手发明,却迅速流行了起来。
苏泽这才想起来,黑板和粉笔,在这个没有ppt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汇报和演示的工具。
很快,在京师各大衙门中,都购置了黑板和粉笔。
报馆里也有这样一块,这是罗万化用来演示排版的。
不过今天沈一贯已经抓住了粉笔,他正在盘点这些日子,因为《会计录》即将出炉而倒在前夜的官署衙门。
沈一贯一边写一边说道:“最惨的就是太仆寺了,因为马政的事情,太仆寺被科道弹劾了二十多次,从太仆卿到群牧监,已经有八名太仆寺官员递交了辞表,还牵连了户部、兵部多名官员。”
苏泽忍不住问道:“所以,肩吾兄,你写在黑板上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沈一贯所写的数字,名叫苏州码子。
苏州码子其实也是一种十进制的记数方法,在东南地区的账房广泛使用。
其实明代也已经有了阿拉伯数字的传入,这自然是元代留下来的。
但是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有过祖训,“一切文书禁用胡书“,苏泽自然也不方便在大明推广阿拉伯数字。
很快苏泽就发现了苏州码子。
其实苏州码子也挺好用的,它的记数方式和算筹对应,还有一套和算筹对应的运算口诀,可以结合算筹进行四则运算。
于是苏泽干脆就推广起了苏州码子,如今大明的算学教材,基本上都是用的苏州码子作为数字符号。
沈一贯说道:“这是下台的官员人数,这也是一甫兄让我统计的。”
苏泽看了一眼罗万化,看来罗状元也被带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