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接羔搜套

“汉唐的时候,河套地区水草丰美,可以垦殖放牧,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但是到我朝的时候,河套地区已经土壤沙化,虽然有黄河之水灌溉,但是地力衰退,无法种植。”

“再有榆林以北,毛乌素沙漠日益扩大,河套粮食如果不能自给,就需要从陕西山西运输过去,那实在是耗资巨大,国朝就放弃了河套地区。”

徐渭恍然大悟道:

“原来如此。”

吴惟忠看到苏泽对于河套地区的历史演变如此清楚,就像是遇到了知音,连忙说道:

“苏翰林果然和戚帅说的一样,是赞同接羔搜套之议的?”

苏泽摇头说道:“我赞同也没用啊,这次陛下是让九卿共议,阻力不小,怕是很难成事。”

苏泽说的没错,九卿共议的人数要比阁部会议还要多,而且共议的内容发言都是要给皇帝看的。

戚继光提议接羔搜套,必然会引起不少人的反对。

以苏泽对隆庆皇帝的了解,这件事大概会不了了之。

毕竟在皇帝和很多大臣眼中,大同是戍卫京师的防御重镇,扫荡河套的好处他们看不到,但是一旦作战失利会影响整个京师边防安全,那就得不偿失了。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看法也是没错的。

因为在皇帝和满朝大臣们看来,戚继光虽然在抗倭有功,但是也未必就是千古难得的帅才。

所以就算是苏泽用系统,估计要改变这次的决议,需要的威望点也是巨大的,他估计自己也没有足够的威望点来支持戚继光的奏疏。

而且也正如戚继光所说的,接羔期是游牧民族少数能够固定在一个地方的时候,这个时候搜套才有最好的效果。

等到自己攒够了威望点,说不定这些部族早已经重新开始游牧了,这时候大军搜套可能和成化年间的几次那样,白白浪费军资却一无所获。

如果这样,那这一次搜套还不如不做。

苏泽足足思考了小半个时辰,吴惟忠也不敢打扰,乖乖坐着看着他。

等到苏泽抬起头,看向吴惟忠问道:

“吴参将,你快马奔驰,多久能往返大同和京师?”

吴惟忠咬牙说道:

“五日可以往返!”

苏泽点头说道:

“九卿共议是七天之后,我手书一封信,你交给戚总兵,请他按照我的信,再上一道奏疏,你五日往返带回京师,可以吗?

吴惟忠疑惑的看向苏泽,这是什么操作?

但是一想到戚继光的嘱托,吴惟忠咬牙说道:

“吴某立军令状,一定能赶回来!”

苏泽笑着说道:

“军令状就不用了,若是能赶在九卿共议之前回来,接羔搜套之事可成,若是赶不回来,那就要请戚继光另寻他法了。”

吴惟忠抱拳说道:

“请苏翰林赐信!”

苏泽回到书房,迅速写完了一封信,接着交给徐渭校对。

徐渭看完信,大惊失色的看向苏泽,但是很快却明白了苏泽的用意。

吴惟忠一脸疑惑,没办法,他的文化水平不高,看不懂苏泽的信。

但是此时他已经十分信任苏泽,就信件塞进怀里珍重的放好,对着苏泽说道: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