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接羔搜套

但是到了成化年间,原本只是季节性南下的游牧部落,逐步开始占据河套地区,这时候“搜套”的性质就变了。

“搜套”就成了保护西北军镇安全的重要军事行动了。

但是成化年间的几次搜套,战果都很不理想。

接下来,明军就彻底转入战略防御阶段,到了嘉靖朝更是被俺答汗打到京师城下,搜套就很少再提了。

吴惟忠看到苏泽思考完,连忙说道:

“戚帅认为,接羔搜套能够削弱河套地区部落的实力,这样就能在秋季的时候减轻榆林诸卫的压力。”

“河套在我大同卫的西翼,每年秋季俺答入寇的时候,河套地区的俺达部附庸就会东侵山西,大同卫就会承受北面和西面两面的攻击。”

“如果能在接羔搜套,那到了今年秋季的时候,榆林诸卫可以牵制河套地区的部落,大同就可以专心应对板升城的俺达部。”

苏泽微微点头,只能说戚继光果然是顶尖的战略家!

正如戚继光所言,在草原最虚弱的时候进攻,削弱河套地区的实力,那等到秋季的时候,西北卫所的边防压力就会小很多。

到时候大同卫就只需要应对北方板升城的俺答部,那戚继光就有信心挡住俺答部的进攻,甚至反过来将俺答部击溃。

能有一场大胜,那朝廷再进行和俺答部讨论封贡贸易的时候,就能拿出一个更好的条件了。

那时候大明就可以在草原建立一套新的秩序。

戚继光的谋划,其实和苏泽的草原战略不谋而合。

但是苏泽叹息说道:

“但是搜套之议,怕是阻力很大啊。”

徐渭有些疑惑的说道:

“东翁,搜套之议在军略上是可行的,为何阻力大?”

苏泽苦笑说道:

“那还不是前朝仗打得太烂。”

徐渭不是翰林,不知道河套的情况,苏泽在翰林院的时候,对历朝西北军务的奏疏都详细读了,一部分关键内容都用【记忆胡饼】记在脑子里。

他如数家珍的说道:

“弘治年,朝廷以王越为主帅,分三路合计六千人出兵搜套,‘大捷’斩首六十余人。”

“后又以朱晖为主帅,号称领兵十万,最终竟斩首只有三只!而且还不确定对方就是蒙古人!”

“先帝世宗朝,自庚戌之耻后,也进行了一次搜套北伐。这次出征杀敌八人,而我大明把总以上战死八人,士卒死伤无算。”

苏泽看向徐渭和吴惟忠,反问道:

“如此战绩,诸阁老和大臣们,如何看待这次搜套?”

徐渭参加过东南平倭战争,但是对于西北局势并不了解,但是他历史不错,又问道:

“东翁,我记得汉代曾经在河套附近设置五原郡,驻军把守河套地区。唐更是在河套设立三所受降城,整个河套地区都是汉唐故土,为何国初不重建受降城,以河套为边防?”

苏泽知道徐渭没去过西北,解释说道:

“此一时彼一时,此乃气候和土地变化所致。”

这件事倒是真的不赖朱元璋。

明初的时候,大明战斗力非常强悍,打的蒙古人逃遁。

也曾经有大臣提出沿着黄河,在河套地区重建三座受降城,恢复汉唐的疆域。

这样一来,大明北方边防就完整了,不用在陕西、宁夏这些地方驻军了。

苏泽说道: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