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还被下属谢肇淛,作诗讽刺了一番“白袍何事犯威光?吓得推官面似霜”,也是当时一大笑谈。
对这种丧失儒门信仰的官吏,朱翊钧只觉好气又好笑:“也罢,那就两条香肉,劳烦施主了。”
摊主连连颔首:“圣僧请随俺来。”
朱翊钧对魏朝点了点头,示意其跟上。
待那摊主离开,便留下女摊主看摊位。
朱翊钧借着付账的功夫,又随口打听了几句,什么当地谁最残暴凶恶,有无后台,什么生意好不好做,什么清丈对肉铺有无影响之类的话。
也就信佛的人最是好骗,女摊主可谓知无不言——换作男摊主,只怕立刻就要操刀赶人了。
“哪处最困难?除了黄泛还能是什么?”
恶霸棍徒、贪官污吏,百姓忍一忍也就过去,但说起使人背井离乡的黄河,才真叫一个如泣如诉。
“……隆庆三年沛县决口,俺们封了井口,舍了祖宅,在外面躲了大半年,直到补好了堤坝才敢回来收拾收拾。”
“结果第二年,又下了一整个秋天的大雨,黄、淮、泗,河水全部猛涨,隆庆五年四月,黄河又杀千刀的一口气决了十一座堤!”
“俺们这块,也不晓得什么豆腐渣堤坝,万历元年决,万历三年又决,就没过几天安生日子!”
“一直到万历五年往后,才好上那么一点。”
朱翊钧越听越是沉默。
自古以来,黄河便是治国兴邦的重中之重。
古往今来无数次洪水决溢,河道迁徙,都伴随着流杀百姓,侵没田产,淹毁城郭,改换地貌,两岸生民不知蒙受了多少惨痛,实在灾难巨大,罪孽深重。
时代的沉痛,落到个人头上,那真是痛上加痛。
眼前肉铺的一家四口,显然颇有家资,尚且能够几经流离,重返故乡,而在此之外,不知道有多少浮尸饿殍,埋葬在了黄河两岸间,了无痕迹。
朱翊钧这个假和尚,脸上露出了真慈悲,宽慰道:“朝廷治河,往往经年累月,成效是慢了点。”
想说好日子在后头,又怕显得讽刺,只能委婉表达。
女摊主听后,却嗤之以鼻:“少搞些豆腐渣堤坝,说不得成效就快了。”
这话是第二次说了,朱翊钧有些在意。
他想了想,以驳代问:“黄河汹涌,屡有决口岂非寻常?女施主莫要犯了嗔念。”
女摊主被高僧质疑,果然急了。
她连忙解释道:“大师,可不是俺乱说。”
“万历五年,张詹张郎中来咱们这里治水,挤走了好几个贪官,重修了李家沟,龙子滩那片的河堤。”
“之前年年决堤,但在那之后的三年,黄河再涨水,每次全都挺了过去!”
朱翊钧再度听到张詹这个名字,倒是并不意外。
万历五年,水患闹了次大的,黄河决于砀山,淮水决于高家堰,泗水决于沛县,几乎半壁江山都遭受洪灾,也就是那时,潘季驯又要人又要钱,搞了好几处大工程。
看来张詹彼时得了不少民心。
至于豆不豆腐渣的,恐怕还得稍后当面问问张郎中。
想到这里,朱翊钧顺便问路道:“这般看来,张郎中倒是个万家生佛的好官,贫僧安有不拜会之理。”
“女施主可知,这位管河郎张詹的府邸哪里寻?”
本是寻常问路。
孰料,那女摊主听了这话,莫名叹了一口气。
正当朱翊钧疑惑之际,女摊主才道:“圣僧拜会是拜会不成了,此刻登门,还能为张郎中诵经超度一二。”
“就沿着小街子走到头,往北,不远处就是东门口,张善人府上挂着白事,一眼就能看到。”
说罢,便将找好的零钱伸手递了出来。
朱翊钧一愣。
张詹死了?
又死了?
朱翊钧难掩错愕,转头看向蒋克谦。
后者微微摇头,表示锦衣卫提前踩点时,没汇报什么蹊跷的事,必然是死得合情合理。
朱翊钧疑窦丛生,看向女摊主:“敢问女施主,张郎中是何时去的?什么因由?”
无怪他多疑,毕竟如今微服私访,都是天津那档子事给逼的。
女摊主不疑有他,有问必答:“唉,说是前些天赶去淮安见上官,结果刚一出县马车就失控了,撞到前面的驴车,场面太乱了,说是给踩死的,今儿个正好头七。”
朱翊钧这才稍微释怀。
好在不是赶在自己前后脚死的。
正当他想继续追问时,女摊主伸着脖子鬼鬼祟祟,四处张望。
等路人走远,她才凑近朱翊钧,挤眉弄眼道:“这事老蹊跷了,俺们村里都说是有人害的,张大善前些日子还在查河道贪腐的事,结果真就死得不明不白。”
“全车随行属吏六七人,偏就死了张郎中一个。”
“还有赶路的马车夫,不知道哪来六千两的当票,连夜兑付完,直接就跑了,以俺看啊……”
女摊主正说着县里的流言,眼尖瞅见自家男人往回走了,连忙掐断话头,忙活起肉铺生意来。
皇帝身后的众人皆是若有所思。
蒋克谦犹疑片刻,上前与皇帝请示道:“我四处看看?”
朱翊钧有些出神地点了点头。
等到魏朝与孙继皋先后归队,只看见皇帝站在原地低头皱眉,似乎在想什么事情。
“陛……法王……”
孙继皋是文臣,好歹说得上话,上前轻轻唤了一声。
朱翊钧回过神来。
见得是孙继皋,忍不住双手合十,真切诵了一句佛偈:“众生畏果,贫僧畏因。”
在孙继皋茫然的目光中,朱翊钧拍了拍孙状元的肩膀,喃喃道:“地方州县,营商环境不好,到底还是官场生态太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