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帖折页之处,玉扣连结契合,散发麝兰清香,製作十分精美。
里头写明本年初八,赵王寿诞之日,诚邀贾琮过府赴宴。
林之孝家的说道:“赵王爷送来两箱年礼,一箱送老太太,一箱送三爷,礼数很是周到。”
探春將拜帖还给林之孝家的,让她送去荣庆堂,再派人去东府传信。
……
史湘云问道:“三姐姐,三哥哥在东府立户,世袭罔替威远伯爵,才是他的正溯嫡脉。
赵王送拜帖给三哥哥,该送去东府才是,怎么特地送来西府,连老太太都饶上一份拜礼?”
史湘云会问这样话语,其实也不算奇怪,当初嘉昭帝让贾琮承袭荣国爵。
那份封爵圣旨之上,威远爵为正溯,荣国爵为偏脉,铁笔金口,皇权钦定。
那封圣旨的內容,早已传遍神京勛贵豪门,史湘云不止一次,听叔叔婶婶私下议论。
探春稍一思索,说道:“三哥哥和我说过,朝廷上有四王八公的说法,都是立国开疆的老牌勛贵。
功高位显,资歷深厚,人脉深广,文武两道,皆有根底,贾家寧荣两府老国公,便是八公之中其二。
当年太上皇武略超群,震慑九边,北征蒙古,西討吐蕃,麾下重用四王八公子弟。
所以大周立国近百年,四王八公威势不减,不管朝堂文武,还是皇亲贵戚,都以结交往来为荣。
三哥哥的威远爵,虽有世袭罔替的尊贵,毕竟是新封爵位,与承袭数代的荣国爵相比,人脉根底稍许浅显。
我常找三哥哥閒聊,他教我不少官场典故,他说但凡皇族子弟,幼受教养与寻常门第不同。
他们都很懂观风取势之道,未雨绸繆之法,赵王送请帖年礼到西府,而不是送去东府。
多半是三哥哥威远爵来头不小,是正经军功封爵,他还掌著工部火器司,赵王送拜帖入东府,容易惹出忌讳。
但西府荣国爵虽名气大,却已两代降袭,不像威远爵这么扎眼,因著和皇家数代渊源,皇子走动容易遮掩。
赵王又连带送年礼给老太太,其中更有恭礼长辈的说法。
赵王是当今皇后亲子,当初芷芍姐姐还在西府,皇后便给她赐过礼,赵王送帖入西府,行事更不著痕跡。
且荣国爵牵连四王八公,要是我猜想的没错,赵王此次寿宴宾客,多半也请了其他四王八公子弟。”
……
史湘云是个直爽性子,哪耐烦这些弯弯绕绕,皱眉说道:“三姐姐,这些人脑壳怎么长的。
不过是请宴送礼罢了,居然有这么多七拐八拐门道,他们是怎么琢磨出来,真是嚇死人了。”
探春见湘云神色悚然,忍不住噗嗤一笑,说道:“你以为当官这么容易,官场上的学问大了。
这些都是三哥哥教我的,现在你该知道,三哥哥这般年纪,就可以官爵隆重,该是多有能为,有多么厉害。
他不过大我们几岁而已,我都搞不清楚,他脑子里这些学问见识,都是从哪里来的。
四书五经我也读过,可也琢磨不出这些东西,古人都说生而知之,三哥哥大概便是这样的。”
史湘云看探春神情认真,双眸盈盈闪动,忍不住捂著嘴巴笑。
笑道:“你瞧你的样子,说起三哥哥就来劲,眼睛发亮,笑得开心,模样也比平时漂亮。
你们要不是堂兄妹,我还真以为……”
探春俏脸一红,瞪眼说道:“你还以为什么,有胆量说出来!”
史湘云哈哈一笑:“三姐姐,我怎觉得你有点心虚……”
探春脸蛋通红,笑骂道:“我还不知你那点心思,快过来让我撕烂你的嘴。”
说著便上前去抓她,湘云大笑著逃开,两人在游廊上笑闹追逐……
……
伯爵府,內院从绿堂。
贾琮陪著黛玉从堂中出来,今日刘士振过府拜年走动,贾琮陪著奉茶閒聊许久,刚刚才把人送走。
因黛玉在丛绿堂接待刘夫人,贾琮回二门便去了堂中,加上黛玉信步回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