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录一看,这是一道‘隔章有情截作题’。所谓‘有情’就是上下文有联系,所以题目截自《论语·为政》三则相连的论孝语录:
首句‘父母惟其疾之忧’出自‘孟武伯问孝’章。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除生病不能避免外,不要让父母担忧子女的任何事情。’
中段出自‘子游问孝’章。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要对父母恭敬孝顺,而不是仅仅赡养就够了。那样跟养犬马有什么区别?’
末句‘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出自‘子夏问孝’章。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保持和颜悦色最难。’
三则语录虽为不同弟子问孝,却层层递进——从‘身孝’到‘心孝’,最终归至‘色养’。
所以这道题比县试的截搭题容易许多。坐在这里的考生不可能有人偏题跑题,更不可能破不出题来。
但难也难在这里,太大众化的题目,太容易写成陈词滥调了。
在大家都会的情况下,想要做到出类拔萃,就只有螺蛳壳里做道场,一来靠个人功力,二来要多心思。
所以苏录没有马上着手破题,而是回想起,在文会上得到一个小情报……冯幕友告诉他,上个月是贾知州老母亲八十大寿,但是他远在泸州,回不去山东老家,心里一直很难过……
很显然,贾知州就是在这种念亲恩的情绪下,才出了这道题。所以作文时,肯定要关照到知州大人的心情。
如果能把文章写到他的心坎上,引发他的情感共鸣,肯定能得到知州大人的偏爱。
但这并不是什么绝密消息。因为上个月,贾知州曾经在府上设宴遥祝老母寿辰,满城士绅都去道贺过。
因此知道此事者不在少数,这些人肯定都会跟自己有同样的想法。如果一味地煽情,一篇两篇还行,多了的话贾知州肯定会看腻味的……
所以还得不落俗套,才能从一众‘妈宝文’中脱颖而出。
苏录制艺这么久,写过的题目不计其数,但写一篇完全以情动人的八股文,还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幸亏经过老山长一年多的教导,他已经超越了‘看山是山’的阶段,哪怕是在应试时,也不会被八股文的范式桎梏住了……
他微闭双目,耳中回响着老山长的谆谆教诲:‘我现在要求你忘掉考试,忘掉八股,回到写作的初心上。’
‘这初心啊,就是文字的‘魂’——你不为应付谁,不为讨好谁,就为心里那点‘不吐不快’……是欢喜到想与人分,是痛到想找人哭……等你先有了这份‘不吐不快’,再拿八股的架子去装,那架子里才不是空的,是有你自己的气、自己的热、自己的真心,这时候写出来的,才叫‘文章’……’
在老山长的教诲声中,苏录摆脱了投机的心理,也忘掉了这是考试,只一心一意回想自己的母亲。那个永远在他心里,却再也见不到的人……
苏录闭眼时,母亲的影子便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