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试要求每篇四书文不超过七百字,扣除空格换行,刚刚好。
苏录按照刘先生传授的经验,检查试卷无误后,便将其装进了卷袋中,挂在了窗沿上。
这才拿起草稿纸,细观抄下来的首场考题——
其中《孝经》要默写两段,一段起自‘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终至‘《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另一段起自‘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终至‘《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经》一共一千九百零三个字,且通俗易懂,是跟‘三百千’一个级别的蒙学教材。
所以默写《孝经》作为首场科举考试的第一道题,显然教化意义远大于考察作用。
换言之,就是送分题……
当然,首场的考生水平参差不齐,是个人就能来考,所以还是会有不少人默写时会出现错漏。
其实这也是减轻阅卷负担的一种办法,第一段三百四十六个字,第二段一百六十个字,两段中间还要空一行。
所以正确的默写应该在第三页第四行的倒数第三格结束。只要不是在这个位置结束的,阅卷人看都不看,直接就黜落了。
当然会有被冤枉的,但谁在乎呢?初试就是这样草率……
就这么说吧,把个状元拉过来考县试,都有可能被草台班子‘错杀’了。
好在三年两试,只要真有水平,早晚会晋级下一轮的。
苏录听过刘先生的特训课,所以题目虽然简单,他也丝毫不敢大意,闭目仔仔细细背了一遍,才提笔在稿纸上默写两段《孝经》。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默写完毕,苏录便将稿纸搁到一旁,再看两道四书题,第一道果不其然是截搭题。
第二道倒是大题,但谁都知道,这道不过是陪衬,重中之重都在那第一道截搭题上!
ps.第三章还没检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