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说蛮夷凶恶,蛮横无智,其实此言差矣。”
诸葛亮纠正陈宫这类中原人对于乌桓的刻板印象。
“乌桓、鲜卑,都为东胡后裔,生于穷山恶水之间,需处处小心,时时谨慎,才能在塞外存活。”
“这样的人,最不可能去冒险。”
“而且乌桓与匈奴、鲜卑一样,都是各家大人、单于各领其部。死上几十名青壮,就可能令其声望大损;死上几百名青壮,就可能被其他部族吞并。所以若是没有万全的把握,哪怕其心中只有一分的顾虑,恐怕也不会用自己部族的青壮作为赌注强攻。”
还有一个原因,诸葛亮并未说明,但陈宫自己就能想来。
乌桓在袁谭的放纵下肆虐大半个青州,将最繁华的临淄一带糟蹋的民不聊生的同时,本身也已经掠夺了不少财物。
狼最危险的时候,永远是其最饥饿的时候。
如今乌桓骑兵已经被袁谭喂的打起了饱嗝,还有几分战力,其实谁也说不清楚。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吞食了远超其胃口的食物后,乌桓的动作终究是变得缓慢而沉重,不如一开始的侵袭如火。
诸葛亮提醒陈宫:“此事还没有过去。”
“乌桓狡诈,不会轻易放弃,今夜还需有所动作。”
经历了方才的事情,陈宫已经完全服气。
“怪不得孔明年纪轻轻,陛下就对你青睐有加,甚至将刘玄德那么一大摊子事都托付于你。”
“行!你说要如何,今日我便如何!”
当夜。
掖县就有消息在百姓当中流传。
“听说牙山附近似有石炭,可以御寒过冬!”
石炭早早就被用于冶铁,百姓自然知道这是何物。
不用汉军士卒催促,晚上立即有百姓成群结队点着火把,将牙山半面的天空都几乎点亮,搜山检海!
那乌桓大人也确实如诸葛亮所料,其实并未走远。
当看到掖县竟然这般阵势后,顿时惊慌失措:“掖县究竟还有多少兵马?”
这阵势显然不是千余乌桓骑兵能够抵御的,乌桓大人当即就决定——
“撤!”
为了区区丁点功劳,自己玩什么命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