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阳、官渡、陈留三地极为紧凑,和对面的酸枣、封丘隔河相望。
中原东侧。
定陶孤零零的悬於北方,而在其对面的,却是兗州的腹地,也是袁绍在中原的堡垒——甄城。
周瑜坐於刘邈对岸,提著一盏油灯,照亮面前的舆图。
“陛下,如今我军虽占据豫州以及部分兗州,甚至可以说是趁著昆阳之战的余威夺取了大半的中原。但陛下应该也能够看到,整个中原,基本是无险可守!”
那些个大的城邑,其军事作用要远远小於其经济作用。
“当初袁绍之所以选择在官渡与曹操死磕,是因为袁绍追求速胜曹操,想著从官渡突破后直接就能抵达许昌城下,所以才与曹操在官渡僵持许久。”
“但这一次,袁绍肯定不会如此选择!”
如今的大汉,不但占据大半个中原,还有益荆扬整个南方!並且是有著统领青州、徐州的吕布以为支援,和当初的曹操明显不是一个量级!
袁绍此战,不可能只抱著官渡一个方向突破,而是进行一场全面战爭迅速推进,並且找时机在某处战场彻底消灭掉汉军的有生力量,以此来取得战爭的胜利。
而这也意味著……
“將来我军,不可能与当年的曹操一样,只守一处,甚至只守一条战线!”
全面战爭!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其规模庞大,数量眾多,战线冗长!
周瑜之所以先强调这点,便是让刘邈知道,这种规模的战爭,一旦开启,便是混沌一片!甚至有的时候,会令敌军主力在那里,己方主力究竟还存不存在都不知道!
刘邈点点头,示意让周瑜继续说下去。
“而且臣以为,不应当將靠近济水的边境作为主战场。”
“为何?”
“气候!”
周瑜在中原待了一整个冬天,对於中原以及北方的严寒已经是有了明確的认知。
“中原少树木,大军难以隨时生火取暖。”
“而且南人终究是南人,那赫赫有名的丹阳精锐一到冬日,便也不能作战,完全不復在南方的勇猛!”
司马懿此时插话:“孔明不是想方设法製备了许多冬衣吗?而且我听说他到了辽东之后,也是组织当地百姓猎杀野兽,將兽皮运来製作冬衣御寒……”
“不够。”
周瑜觉得,司马懿终究还是没有认识到此战的残酷。
“將来一旦开战,前线士卒,至少在二十万以上。”
“而负责后勤的民夫还有其他预备军队加起来,这个数字不会低於五十万。”
“前线的士卒固然要御寒,难道这些负责后勤的民夫不需要御寒吗?”
周瑜道:“所以,冬衣只能优先装备到前线士卒,顾忌不到后方的人员。”
“这就是臣以为,不能將战场定在两国边境!”
刘邈看著舆图:“公瑾是想要关门打狗?”
“然也!”
周瑜与太史慈这两名前线的最高统帅来到襄阳,就是为了商討战事的最终方案!
“还有一点。”
周瑜指著济水,又指著淮水,最后又指向长江。
“如果要在济水附近决战,我军的后勤补给,要经歷如此漫长的距离!”
之后,周瑜又指向鄴城和济水。
“而敌军的补给线,却是如此短暂。”
“在这样的距离下作战,对我不利,於敌有利!”
“何况河北一带,本就人口稠密。反观中原因为之前的战事,百姓大都逃难往別处而去,更是不利於我军运输粮草輜重。”
若是真的直接在济水附近作战,那刘邈还没开打,就已经耗费了许多国力在这漫长的补给线上,显然是得不偿失。
刘邈紧皱眉头:“如此,是要將中原拱手相让?”
“非也。”
周瑜指著舆图。
上面,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小点。
“这些,都是中原的坞堡。”
“这些坞堡有过去中原世家私自修建的,也有臣后来巡视,在一些要紧之地修建的。”
“等今年中原秋收之后,粮草就会补充到这些坞堡中。”
“再往每个坞堡中派遣少则几十名,多则几百名士卒,凭藉著这些粮食,他们就能够撑过这个冬天。”
“袁绍之所以在冬日作战,就是因为南人畏寒!一旦等到初春,我军便能够摆脱气候的束缚,与其放开手脚大战一场!”
周瑜指著这些坞堡。
“而这些坞堡,便是分散、拖延袁军在中原的前进。”
“坞堡素来坚固,只要里面还有粮草,便都是易守难攻之地。而如今中原共有近百个坞堡,袁绍显然不可能为了这些坞堡而耗费兵力去用主力围剿这些坞堡,而是会让袁军的普通民兵围起进攻!”
“到时候这些分散到各处的民兵也会消耗袁军的粮草……此消彼长,在消耗上,我军就能少於袁军!”
那些密密麻麻的坞堡,就是周瑜在中原大地上洒下的钉子。
不致命,却烦人。
它们能够极大程度消耗袁军的粮草,同时还能打击袁军的士气,確实是將“迟滯进攻”这一块应用的炉火纯青!
若是袁绍不管,那这些坞堡的士卒就能够骚扰袁绍的粮道,逼迫袁军加大在运粮队伍的投入,其实也是变相的增加了袁军后勤的消耗。
刘邈看著那些孤零零的坞堡,微微点头,算是认可了周瑜对於中原的布置。
周瑜继续又指向中原的西面。
“袁绍上一次,就是从这条路线进攻中原。”
“如今袁绍还据有关中、雒阳,也就是说在西面战场。袁军可以从西、北、东三个方向进攻滎阳、官渡,可谓占据了优势。”
顿了顿,周瑜才道:“但臣以为,袁绍不会从西面进攻。”
“诚然,从西面进攻或许更加容易,但那里狭小的地形其实並不能让袁军的优势放到最大!”
此言一出,眾人都是严肃起来。
坞堡那些,不过小道。
就算这些能够迟滯袁军的进攻,消耗袁军的粮草,但最后的关键,终究是要落在双方的决战上。
打贏了,一切都有意义。
打输了,那就一点意义都没有。
而眾人显然也明白,周瑜说的袁军的“优势”是什么——
“骑兵!”
周瑜此时同样认真起来。
“孔明从辽东来信,说是之前伺机进攻辽东的乌桓忽然撤军,他猜测袁绍很有可能为此战將乌桓调动到了中原。”
太史慈补充道:“乌桓骑兵,应该会有六、七千人。”
“加上袁家素来与南匈奴交好,南匈奴估计也会出兵,如此就能凑到一万骑兵!”
北方本就占据优势的骑兵再有了这样一笔助力,显然是更加让人绝望。
旁边的周泰倒是忽然想到什么。
“陛下,你不是娶了那南匈奴单于呼厨泉的女儿吗?”
“这……南匈奴算是陛下的半个娘家啊!怎么这南匈奴又来帮袁绍?”
刘邈想到欒提氏那张充满野性的面孔和强而有力的小腰,却是轻轻一笑。
“论联姻,高祖、太宗那会,和匈奴联姻还少吗?难不成匈奴因为这些关係停止劫掠了?”
“人家南匈奴距离河北那么近,袁绍那老小子又是出了名的爱拉拢北方的异族,人家出来也是无可厚非。”
对南匈奴要帮助袁绍,刘邈也没有放在心上,而是继续询问周瑜:“公瑾以为,袁绍此次能够出动多少骑兵?”
周瑜心中估算了一阵。
“虽然在关中方向与河北有著走私,但毕竟官面上互相没有交往,所以只能大概估算——”
“此战,算上乌桓、南匈奴,袁绍恐怕能够出动五万骑兵!”
“嘶——”
周泰最先倒吸一口冷气!
他不敢置信的问周瑜:“五万?”
“或许会少一些,但少也不会少过四万。”
周瑜对自己估算的数值还是相当有信心。
“而且通过来往商贾的消息,还能知道袁绍在邯郸、中山国一带,架起了许多高炉用来炼铁。”
“想也知道,袁绍如此,必然是为了打造鎧甲兵刃,以及最关键的——重骑兵!”
周瑜猜测:“如今袁绍手中的重骑兵,大致会在三千到五千!”
这个消息,再度给了在场之人沉闷一击!
没办法……
河北太富了!
即便黄巾之乱几乎摧毁了一切,但那毕竟是后汉二百年精华所在,只要稍稍休息一阵,回过神来,就能够发展的相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