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稻子熟了

若是关中的树木被砍伐殆尽,那就从中原去拉,从蜀地去运。

反正百姓那么多,就算死个几千人几万人那也是洒洒水的事情,费那么大劲去考虑技术啊?

故此,人力的庞大或许能够制造出许多超越时代技术的奇迹,但也使得历代的肉食者并不珍惜人力。而只要人力不真正的短缺,肉食者自然也不会真正去体恤百姓,进而推动技艺的革新。

所以老子才说:小国寡民,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人一多,自然不值钱。

人一少,自然就会被珍惜。

但好在……

刘邈相信,只要跨过这个槛,那人口众多就不会沦为劣势,反而会变成其余任何势力都垂涎若渴的优势!

因为这天下,还大的很!

不说江东还有许多尚未开发的地方。

西南夷、辽东、交趾以南、西域以西……

这些地方,迟早要去探索,去开发。

所以,刘邈需要不断制造需求,再砸下重金,用以推动技术发展,并等水到渠成的时候,完成那关键性的一跃。

比如此次冶城一行,便有了马镫、马鞍、弯刀等技术的突破。

若是刘邈固执己见,依旧坚持招募更多的重甲骑兵,那无非是运输象皮的船只更多一些,筑造甲胄的工匠再多一些,而不可能出现用来适配弓骑兵的马镫、马鞍、弯刀……

故此,需求才是一切的前提,如果没有需求,就算刘邈现在搓出来什么逆天之物,那也根本没有半点作用!

尤其是刘邈知道,随着将来两季稻的推广,大汉百姓的收入会出现一次飞跃!

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肯定也会增加,毕竟老祖宗说过:暖保思那啥嘛!

而等到需求一增加,生产肯定也会陷入需大于供的窘迫境地!

这个时候,就是这些有着海量经验的匠人发挥作用的时候。

随着技术的大量累积,外加刘邈的重金砸入,总会有人能够看出、总结、运用其中的规律,然后促进新技术的诞生,匹配当下的需求。

之后,新技术诞生再次使得百姓生活水平变高,从而创造更多的需求,然后促进更新技术的诞生……

所以这第一次的巨变,刘邈无论如何也得搭好台阶,跨过这个门槛。之后要做的,就是让其按照惯性不断前进,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当然。

至少现在,还是先勾栏听曲的好!想那么多事情做甚?

刘邈与一众匠人再次推杯换盏,胡乱吹着牛皮。

“陛下,那昆阳之水真的是你弄出来的?”

“世祖皇帝怎么弄出来的,朕就是怎么弄出来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