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稻子熟了

这些匠人和士人根本就不在一个赛道,而只要其对士人没有威胁,那么这些士人自然犯不着去和这些匠人计较,反而还会充满包容。

二来,不同于鸿都门学那个要养一堆士人的吃钱大户。

以文昌门学为代表的匠人学院,那是真的能够创造价值!

如今荆州的瓷器、织物、冶铁、渔获等行业的产值已经到达了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

更不用说还有其产业发展起来后的商税收入。

这些如今可都占了大汉财政的大头!

一个对士人阶层没有威胁,不来抢官僚饭碗,还能创造不菲价值的机构和群体,这活脱脱就是一个会下金蛋的母鸡啊!怎么可能会有人不喜欢他们?

充其量,

就是被一些庠序的小人酸溜溜的骂上两句,说现在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被称为老师了。以为“老师”这个名头的含金量被这些工匠稀释,使得自己得不到特权而已。

对这类根本掀不起风浪的人,刘邈也完全不在乎!

同时,刘邈也向众人许诺——

“到时候,朕会正式建立制度。只要有匠人改良技艺,就能得到一笔钱财。”

“即便到不了千金,那也至少有百金。”

一众工匠再度红了眼!

刘邈每次散发千金的事情固然可贵,但毕竟不成制度,只能当做机遇而不能当做追求。

可既然如今天子亲口承认要设立制度,那就显然不一样了!

如此,工匠,尤其这些积攒了大量经验的老工匠,可是真的有了奔头!

“谢过陛下!”

“谢过陛下!”

面对众人的感恩戴德,刘邈也是微微一笑。

因为用钱砸技术,其实本身就是无奈之举。

所谓技术的进步,其实就是节约人力,从而做出更大的生产。

但是华夏在技术进步上有一个致命的阻碍——

人力太多了!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如果十个人干不成这事,那就上一百个人!一千个人!一万个人!突出一个人多力量大!

可如此一来,面对困境,也就形成了只要人多,就一定能够完成的惯性思维。而不是说想办法怎么能够用最少的人力去做最多的事情,也就是去发展技艺。

人多就算了,而且还地大物博。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