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大汉

这,是进步。

这,也是黄巾起义时,千千万万百姓用生命喊出的声音。

刘邈,不能视之不理。

但直接舍弃“天授”,那显然也是异常蠢笨的行为。

既然你刘氏的天子不是上天授予的,那我为何不能坐上一坐?

若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不能让百姓保持敬畏,那这政权同样是摇摇欲坠,详情请参考魏晋南北朝……

而孟子的这套理论,无疑是最为适合现在刘邈困境的理论。

并不是全盘舍弃“天授”,而是往“民受”的方向再靠近一些。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则不保四海。

如此,刘邈之前善待百姓的行为就成为了“仁”,而“仁”也就成了刘邈政权最大的合法性。

刘邈现在,不能强调自己受命于天,所以成为了天子。

而是要强调先对百姓施以仁政,百姓满意,然后才得到了老天的认可,可以成为天子。

虽然仅仅是多了一个前提,但刘邈政权的合法性以及权力来源却遭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写。

也就是说,袁绍既然接受了汉天子的禅让,那他的权力来源就是【天】。

但刘邈在前面加了自己是因为施展仁政才得到了上天的认可,成为天子,那刘邈的权力来源就是【民】。

如此。

看似袁绍是先【天授】后【民受】;而刘邈是先【民受】后【天授】……好像是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其实已经是彻底走到了对立的两面。

对这样的解释,对这样的改变,刘邈相当满意。

所谓合法,所谓正统,其实就是被公众普遍认可、自愿服从的权力、权威或者制度。

刘邈所寻求的“政权合法性”,也并不是在问自己,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大汉。而是在问天下的百姓,你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大汉?

而现在,刘邈似乎找到了。

“啧!”

刘邈合上陈瑀的表文:“怪不得孟子混的这么惨,我要是战国时的国君,肯定也将他赶的远远的。”

“既然如此,登基诏书的事情便交予你二人了。”

“喏。”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