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赵祯也大惑不解:“此为何物?”
归来的路上,李宪已经打好腹稿,这时便从容作答:
“回陛下,此乃金龙。”
“吴记生意红火,小的赶到时,诸色佳肴皆已售罄,无从购得。幸而吴掌柜身负奇技,当即以汁作墨,挥勺成画,绘就此金龙,进献御前。”
“吴掌柜谨代表京中食行,一愿陛下圣体康泰,福泽绵长;二祝我大宋国运昌隆,万世太平;三颂陛下仁德广布,使黎庶得享盛世丰年……”
本是凑数之作,到他嘴里,竟成了万民敬献的祥瑞之物。
赵祯闻言大悦,同时惊奇不已,接过龙细细端详。
若论惟妙惟肖,自然无法和宫里的龙纹雕饰相提并论,然此物通体以汁凝就,委实匪夷所思!
再看这龙形,姿态矫健,鳞爪须髯皆生动传神,端的好手艺!
赵祯连赞三声:“善!甚善!大善!”
复又问道:“那吴记今日所售,究竟是何等珍馐?”
李宪早料到会有此一问,当即报起菜名来。
赵祯听得一连串闻所未闻的菜名,更兼各色“秘制”馅料,念及其早早售罄,料想滋味必定绝妙,不禁长叹一声:“惜哉!”
李宪见机,立时毛遂自荐:“吴记川饭开在朱雀门外,小的曾去过一回。陛下若有兴致,小的明日便去买些肴馔回来……”
不动声色间,已将这差事揽在自己身上。
然此言一出,却令富弼、欧阳修等人气得跳脚,皆以目瞪视这个小黄门,只盼他少说两句。
李宪却一心邀功,眼里只有官家,哪里顾得上旁人?
话音不断:“……只是那吴掌柜于庖厨之道极为严苛,曾立下规矩:店内热菜概不外带,唯恐路途耽搁,失其本味,坏了口碑。故而能携回宫中的,多为卤味、拌菜之类,滋味虽好,却非其招牌。”
赵祯微微颔首:“足见其治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由此观之,所谓‘用料不精,治厨不洁’,不过是杞人忧天。”
说着,笑吟吟地扫一眼众卿,后者自是无言以对。
难得见这群老臣哑口无言,他笑容更盛,稍微抬高了声量:“无妨!你明日便去那吴记走一遭,买些合宜的菜肴带回来。若其滋味果真不凡,便召其入尚食局,难题自解。”
“!!!”
群臣再坐不住,急欲起身谏阻。
“陛下!此事恐欠斟酌!”
“尚食局冗员颇多,此举恐怕不妥!”
“望陛下三思!”
赵祯心意已决,当即截断话头:“今日赐酺盛宴,当品佳肴,莫论其他!奏乐!”
随后命人将那条活灵活现的龙立于案前。
龙形于民间素为祥瑞,值此君民同乐之际,得此万民进献的吉物,这正是他多年推行仁政、爱民如子之明证!
赵祯越看越觉欣慰,扬声道:“吴记川饭献艺有功,赐钱一百贯,绢十匹!着内侍省即刻送往!”
富弼等人自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在场的宗室贵戚却对这吴记川饭生出几分好奇。
赵宗实更是瞠目愕然,心说那日当真小瞧了这无名氏!
若非那小黄门并未说清店址,他倒真想亲往一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