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菊花豆腐

第 菊豆腐

当十四亿人民欢度双节的时候,吴铭已经过上三节了。

佳节又重阳。

“重阳”二字的由来,可以追溯至古籍《易经》:“以阳爻为九。”古人将世间万物分为阴阳两类,数字也不例外: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乃“阳之极”,两个九相逢,故名重阳。

所以重阳一方面寓意吉祥,值得庆祝;另一方面,盛极必衰,阳极必变,重阳又隐含凶兆,必须辟邪消灾。

由此衍生出重阳节的两个重要习俗:饮菊酒和佩戴茱萸。

按宋时习俗,酿菊酒应选用名为“延寿客”的菊,最好提前一年酿制,采摘刚开放的菊及一点嫩茎叶,与黍米同酿,等第二年重阳再开坛享用。

现在酿已然来不及,吴记川饭也没有酿酒的资格,吴铭仍让孙福去清风楼沽酒。

距重九尚有两日,东京城里已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深巷处处卖菊,满城尽带黄金甲。

以黄金甲来形容并不准确,宋代培育的菊品种足有一二百,其中多数是盘重瓣型,颜色跨度较大,除了深浅不一的各种黄,白菊、紫菊、粉菊和各种拼色菊同样广受宋人喜爱。

九月是菊盛开的季节,因此九月也称为菊月。

节日期间,不仅各大酒楼会用菊扎缚成半圆形的高大门洞,用以装饰门面,士大夫和富人亦会邀请宾客,共享赏菊宴,就连寻常百姓家里也会置一两株菊应景。

入乡随俗,不说对标大酒楼,起码得装点下店堂和雅间,后者尤其重要。

于是吩咐二郎去市里采买菊。

“掌柜的,该买哪种菊才好?”

吴铭转向徒弟:“小谢,你怎么看?”

在场没人比她更懂赏菊鉴。

谢清欢答道:“菊的高下优劣,非言语能道尽,须亲临市,观其神、察其形、嗅其香方可定夺。师父,不如让弟子与二郎同往?”

她的那点小心思吴铭岂会不知?分明是想借机出去逛市的热闹。

他微微颔首:“也好,把帷帽戴上,自己注意点。”

“弟子省得!”

谢清欢回屋戴上帷帽,李二郎揣起买钱,两人兴冲冲出门。

大约半个时辰后归来。

“师父!”

谢清欢拎着一个小布袋走进厨房。

“菊呢?”

“在店堂和雅间里,已经插好了。”

吴铭到店堂和雅间里检视一圈,据二郎说两人买的是色最正、香气最浓的龙脑菊,不愧是富家千金,这插得真是赏心悦目,一看就是学过的。

等他回到厨房,就见三个厨娘正分取小布袋的红色果实。

吴铭定睛一瞧:“茱萸?”

谢清欢点头称是:“我等凡夫俗子,最好还是揣点茱萸傍身,师父法力无边,自是用不上。”

“嗯……”

吴铭忽然想起王维的那句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