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饭,三老回家睡觉,吴铭则叫上小谢和二郎,闭了店门,由李二郎领路,向西出麦秸巷,沿御街过龙津桥往南,至车营务往东,过草场,顿觉气象一新。
放眼望去,皆是高门大院,但见甲第星罗,比屋鳞次,栋宇密接,略无容隙。如果说麦秸巷属于老式住宅区,此间便是高档别墅区,莫说吴铭那套民居比不了,醉翁的家宅亦差之远矣。
东京城里人口密集,商业氛围浓厚,这一路走来都闹哄哄的,吆喝之声不绝于耳。
走进“高档别墅区”,瞬间清静许多,摊贩货郎虽也不少,却不高声叫卖,亦不侵占街道,皆按规矩于路边朱杈子下设摊,秩序井然。不时有牛车辘辘驶过,俱是青幄油壁的“豪车”。
三人行至狄府,自报家门,门房显然早得到狄咏嘱咐,道一声“稍待”,立刻返身通报内院。
过不多时,狄咏便随门房快步迎出。
“吴掌柜!快快请进!”
踏入朱漆兽环的府门,径往灶房而去。
吴铭一边同狄咏闲聊,一边不着痕迹地打量府中环境,暗暗咋舌。
好大一片宅院!
青砖铺就的甬道宽阔得能容两驾马车并行,曲折回廊勾连起一座座高墙深院和数不清的飞檐斗拱。
府中洁净明亮,焕然一新,全然看不出曾被水淹过,但细细观察,仍能发现翻新的痕迹,那簇新的屋瓦在日头下亮得晃眼,扶栏梁柱上新漆的桐油味亦隐隐可闻。
往来仆从步履匆匆,时见甲士按刀侍立,赤甲映日生寒,愈发衬得这偌大的府邸气象森严。
吴铭只造访过两位要员的府宅,免不了要拿来做比较。
狄府非但广大,更处处透着一股新砺之气,相比之下,醉翁家真就是“老破小”。
狄咏显然提前打过招呼,吴铭三人抵达灶房时,孟厨娘、周铛头及一众杂役俱已到齐,依礼唱喏不迭。
较之欧阳府的灶房,狄家的更为轩敞新洁,四壁不染丝毫油腻,一应灶具器皿锃亮如新,灶眼足有四个,杂役人数亦是倍增。
吴铭还和上回一样说几句场面话,但这回是真需要对方帮忙,给八十个人做饭,只靠他们仨可忙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