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谊永不散!”
欧阳辩一口应下。
灶房里,吴铭已经“让位”给孙兴,后者着手烹制汤饼,即面条、面块等用水煮的面食。
下人的吃食自然不能和主人相比,连面粉也按精细程度做了区分。
平日里,孙铛头和灶房里的杂役尚且可以偷吃点老爷的好菜好肉,今日有外人在场,只能规规矩矩地做饭。
吴铭三人也入府随俗,蹭了一顿“员工餐”。
见识过吴掌柜烹制的美味珍馐,孙兴不免有些赧然:“粗面淡汤,教吴掌柜见笑了。”
“哪里的话?”吴铭不以为意,“孙铛头手上功夫了得,吴某佩服得紧。”
这话倒不完全是恭维,吴铭没怎么练过白案,在揉面和面这块儿,还真不一定比得过孙兴,术业有专攻嘛。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孙铛头揉面和面的本事再好,也弥补不了食材本身的不足,这碗粗面算不上好吃,但很饱肚子。
吃完午饭,差役进灶房传话,第四盏下酒的演出节目快要结束了。
师徒俩接着做菜。
十贯钱十个人的席面,一共二十四道菜,这个规格对欧阳修这个级别的官员来说真不算高。
考虑到今天是醉翁的寿辰,吴铭仍然安排了八道硬菜,算上临时增加的车螯,便是九道。
当然,硬菜的标准是因时而异的。
像文蛤蒸蛋这种菜,放在 。但在本朝,用梅尧臣的话说便是:“殊非北人宜,肥羊噉脔块”,车螯的食用方法雅致,不同于北方人那种大口啃咬肥羊的粗犷吃法,因此更适合文人雅集。
话虽如此,羊肉仍是宋人宴饮时不可或缺的高档食材。
吴铭今日准备了三道羊肉菜:烤羊肉串、葱爆羊肉和手抓羊肉,分别安排在第五盏、第七盏和第十盏。
炭火炉,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