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竹林庇护营地

第 竹林庇护营地

“竹林能涵养水源,这么大一片竹海,理论上一定伴生着溪流。这关系到我们接下来的补水、食物获取和防火等问题。”

林予安说着站起身,一边解释,一边开始运用他那套科学的寻水方法。

“在山地里找水,尤其是找溪流,不能靠运气,要靠推理。”他一边缓步移动,一边对着镜头,将他的思路完全展现出来。

“找水,永远都要寻找地势的最低点,我现在身处一个缓坡,水必然会汇集到坡地的最低处。所以搜索方向是前方的下坡处。”

他开始顺着山坡缓缓向下走,眼睛则紧紧地盯着地面的植被变化。

脚下几丛比其他地方明显更茂盛、叶片更宽大的蕨类植物,“看到这些肾蕨和铁线蕨了吗?它们是典型的喜湿植物。”

“当你在一个区域内,发现它们的密度突然增加,长势也变得异常繁茂时,这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这里的地下水位更高,或者离地表水源非常近。”

他继续顺着这些喜湿植物密集分布的方向往下走,地势下降得更加明显。

走了大约四五十米,脚下的土壤已经变得有些松软湿润。突然,他蹲下身拨开厚厚的竹叶,指着地面上的一条痕迹。

“决定性证据!”他语气肯定地说道。

镜头拉近,那是一条不太明显被水流冲刷过的浅浅沟壑,上面还留有一些已经干涸的细沙和黑色的小石子。

“这是季节性水道的痕迹,在雨季这里的地表径流会汇集成小溪,沿着这条路向下流。”

“即使现在是枯水期,这条水道的下方,也极有可能还维持着一条常年不断的小溪,或者我们能在这里挖到地下水。”

林予安充满了信心,开始沿着干涸的水道继续向下,果然又走了不到二十米,一阵极其微弱的“哗哗”声,从前方的竹林深处传来。

拨开最后一丛挡路的竹子,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

一条只有一米多宽,清澈见底的小溪,如同玉带般在竹林中蜿蜒穿行。

溪水并不深,潺潺地流淌在铺满光滑鹅卵石的河床上,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在水面上,反射出粼粼的波光。

“还真的找到了。”林予安的脸上露出了理所当然的笑容。

这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一套完整的,基于植物学、地质学和物理学的观察推理得出的必然结果。

这条溪水清澈,流速平缓,水底的石缝间,他甚至能看到一些倏忽来去的小黑影——那是鱼!

这证实了他之前的判断,溪谷的生态系统一直延伸到了这里。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被溪岸边一片特殊的植物吸引住了。在一处阳光能勉强穿透竹林冠层,土壤因靠近水源而异常湿润的开阔地上。

生长着一片半人多高,叶片呈锯齿状,通体覆盖着细密白色刺毛的植物。

林予安的眼睛瞬间亮了,那是一种比发现水源更强烈的兴奋。

“太棒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

他激动地对着镜头说,“荨麻!纯天然的尼龙绳!”

“竹林溪边的这种半阴半阳,水分充足的肥沃土壤,就是它们最完美的生长环境。我一直在寻找的鱼线,这下有着落了!”

小心地避开那些蜇人的刺毛,继续沿着溪岸观察。

很快又在一截横卧在溪边,一根长满了苔藓的巨大枯木上,有了新的发现。

一簇簇颜色黝黑、质地肥厚半透明的菌类,正从朽木的裂缝中顽强地生长出来。

走上前小心地摘下一朵,菌体入手湿润而富有弹性,他凑到鼻尖闻了闻,一股淡淡菌类的清香传来,没有任何异味。

将其撕开,内部是均匀略带胶质的结构,没有复杂的菌褶或菌管。

“完美的野生黑木耳!”他确认道,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喜悦。

“竹林湿度大,是各种食腐菌生长的温床。而这种形态的木耳,是最容易辨认、也最安全的食用菌之一。”

“它富含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是肉类之外最好的营养补充。”

溪流、黏土、荨麻、木耳、还有水里的鱼……这条小溪,简直就是一条流淌着生存资源的母亲河。

他对着镜头,做出了最终的决定,“确认了水源,还找到了制作鱼线的顶级材料。”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