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你们可千万别说是我的徒弟,为师怕

每次回温府,温柔都会扑上来拉住他的袖子,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温禾总是笑着揉揉她的头发,只说是在忙公务,等忙完了就带她去城外玩,惹得温柔满心期待。

就在温禾忙着造热气球的时候,长安城内,春闱发榜前的氛围却越来越紧张。

最忙的人,除了负责统筹阅卷的马周,便是李世民了。

这是他登基以来第一次开科取士,关乎大唐招揽人才的名声,也关乎朝堂未来的人才储备,由不得他不重视。

进士科、秀才科和明经科的答卷,他都要亲自过目,有时甚至会熬夜批阅,连饭都顾不上吃。

这日深夜,太极殿的暖阁里依旧灯火通明。

李世民坐在案前,面前堆着厚厚的答卷,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低头看向高月刚端上来的夜宵。

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汤,旁边还放着两碟小菜。

“今日怎么又是羊汤?”

李世民不由蹙起眉头,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

他虽喜欢吃羊肉,可这几天顿顿都有羊肉,从羊排到羊汤,换着样来,再好的东西也有些腻了,更何况羊肉在此时算得上珍贵食材,这般天天吃,实在太过奢侈。

高月连忙上前解释,语气带着几分哭笑不得。

“陛下,今日高阳县子那边又摔死了两只羊,他自己留了一只给工匠们补身子,另一只便让人送入宫来了。”

“这竖子……”

李世民听到这话,先是一愣,随即忍不住笑了出来,摇了摇头。

“朕真不知道他到底是在造飞天的工具,还是开了个屠宰场,自从他开始折腾那东西,宫里就没缺过羊肉,下次朕倒要问问他,到底还摔死了多少只羊。”

话虽这么说,李世民心里却没半分责怪,反倒有些好奇温禾的进度。

他端起羊汤喝了几口,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驱散了几分疲惫。

放下汤碗,他随手拿起案上的一份答卷,刚看了几行,目光便被吸引住了,原本有些倦怠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

“嘶……”

李世民轻轻吸了口气,手指在卷面上来回摩挲,不住点头。

“不错,不错!此人对《礼记》《尚书》的理解颇为深刻,所书见解既结合了先贤之言,又不局限于旧说,还提到了‘以民为本’的治世理念,与朕的想法不谋而合,文笔也公正沉稳,没有浮夸之气,这明经科第十六名的文章,倒是难得的好答卷。”

他又仔仔细细将答卷看了一遍,确认没有遗漏,才对高月说道。

“你把这份答卷送到马周那里,跟他说,此考生可列为今年明经榜魁的备选,让他再仔细核对一番,若是其他答卷没有更出色的,这榜魁之位,便可以定给他了。”

高月闻言,心里一惊。

陛下竟对这份答卷如此看重,还直接定为榜魁备选,可见此人确实有真才实学。

他不敢迟疑,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将那份誊抄好的答卷收下,生怕不小心弄坏了。

就在高月准备躬身退下时,李世民忽然开口叫住他、

“对了,你去马周那里的时候,顺便问一下,这份答卷的考生名叫什么,籍贯何处。此人对经义的理解透彻,又有自己的见解,日后若是入朝为官,做朕的编撰或是进弘文馆也可。”

高月这下更是震惊,忍不住抬头看了李世民一眼。

编撰负责整理典籍、修订史书,起居郎则记录帝王的言行举止,这两个职位虽不算高位,却都是靠近中枢、需要真才实学的要职。

陛下竟直接为一个还未发榜的考生安排好了职位,可见对其有多赏识。

“诺!”

高月压下心里的惊讶,恭敬地应了声,捧着答卷快步退了出去。

大概小半个时辰后,高月急匆匆地回到太极殿。他先是在殿门口平息了一下急促的呼吸,又仔细整理了一遍衣袍,确保没有失礼之处,才轻手轻脚地走了进去。

进入大殿,他便躬身行礼。

“启禀陛下,奴婢回来了。”

“嗯。”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答卷,抬眸看向他,语气带着几分期待。

“可问出姓名了?”

“回陛下,问清楚了。”

高月连忙回话。

“这份答卷的考生,乃是淮南道寿州人士,名叫吴生,马侍郎还说,吴生的答卷在明经科中确实最为出色,除了这份,他的策论也写得中规中矩,若是定他为榜魁,定能服众。”

“其余共同阅卷的官员,亦是如此说的。”

“吴生?”

李世民闻言,手指轻轻敲击着案面,微微点头,随即又问道。

“可知此人模样?户籍上可有描述?”

“启禀陛下,户籍上写着,吴生长相俊朗,身形挺拔,无明显缺陷,是个端正的后生。”

高月如实回答。李世民点了点头,拿起案上另外两份答卷。

“这两份明经科第九和第二十二名的,可以列为次等和三等,那吴生便定为榜……”。

话到说道一半,李世民眼睛猛地睁大,像是想起了什么,语气带着几分不可置信:“等等,你说他叫什么?吴生?”

高月被陛下突如其来的反应吓了一跳,连忙恭敬地回道。

“回陛下,正是吴生,东吴的吴,长生的生,马侍郎特意确认过,没错。”

李世民脸上的肌肉忍不住抖动了几下,他放下手中的答卷,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里满是诧异和好笑。

“温禾那竖子的三个徒弟中,是不是就有一个叫吴生的?”

高月这才明白,为何陛下方才会如此震惊

“好像是有。”

高月也诧异道。

他还记得之前陛下评价温禾的那三个学生,好像评语都不高。

对了,想起来了,之前陛下好似评价过这个吴生。

“吴生的经义也寻常,若是能考上,怕也是末等名次,做个小吏倒还合适。”

可是刚刚,陛下却说这吴生日后能做起居郎,或者进弘文馆。

这不是……

高月想到这,连忙将头低的更深了,他不敢去看此刻李世民的脸色。

只怕定然是涨红了。

过了好一会,才听到李世民长叹一声。

“罢了,罢了。”

……

翌日天刚亮,城外宅子里的工匠们还没起身,温禾便牵着那匹温顺的小马驹出了门。

今日是春闱发榜的日子,虽说他对孟周、赵磊、吴生三人有信心。

毕竟这一个月来他亲自盯着三人读书,明算科的算术、明经科的经义都反复打磨过。

可作为老师,还是要亲自去贡院外等着,给他们撑撑场面。

一路快马加鞭,赶到温府时,府里早已忙活开了。

管家周福正指挥着仆役搬东西,见温禾回来,连忙迎上前。

“小郎君,您可回来了!孟周三位公子已经收拾妥当了,就在马车上等着您呢。”

温禾点了点头,刚要往马车那边走,就听到一阵清脆的脚步声,伴随着温柔叽叽喳喳的声音。

“阿兄!等等我们!我们也想去看发榜!”

转头一看,只见温柔穿着一身鹅黄色的襦裙,扎着两个俏皮的小辫子,正拉着李泰、李恪、李佑三个小家伙快步跑过来。

李泰胖乎乎的脸上满是兴奋,咧着嘴笑道、

“温先生,带我们去凑凑热闹呗!听说发榜的时候可热闹了,还有人哭有人笑呢!”

李佑也连忙凑上前,小脸上满是讨好。

“先生,我们就远远看着!”

只有李恪站在一旁,神色平静,好像什么都不在乎,可眼神里的好奇却藏不住。

温禾看着四个孩子期待的模样,忍不住笑了。

“行啊,人多热闹。”

“好耶!”

温柔和李泰、李佑欢呼起来,李恪也悄悄松了口气,嘴角勾起一抹浅浅的笑意。

一行人分乘两辆马车,往贡院方向去。刚到贡院附近,就听到人声鼎沸。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