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小郎君,您可得多留个心眼

第 小郎君,您可得多留个心眼

“你们怎么在这?”

温禾刚跟老农说完播种的注意事项,转身就看见不远处站著的李世民父子,愣了愣,还以为自己眼了。

这二位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农庄,还穿著一身粗布短打,跟寻常旅人没两样。

李承乾站在李世民身后,脸颊微微泛红,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总觉得这般是偷偷跟著先生,心里有点过意不去。

李世民倒显得不怎么在意,对著温禾淡然“嗯”了一声,便负著手走到田边,目光扫过翻好的土地,语气隨意:“今日天气不错,听说你这农庄要开始春耕了,某便来看看。”

“是啊是啊!”

一旁正在整理农具的老农听见这话,连忙凑过来,笑得眼睛都弯成了月牙。

“今日这日头足,泥土也润,今年这新种子种下去,肯定能长得好!”

他身旁一个年轻些的庄户却挠了挠头,疑惑道:“老叔,你前几日不还说,去年雪少,今年怕是要旱,担心种不出好庄稼吗?”

老农闻言,当即抬手用拐杖轻轻敲了那年轻人一下,嗔道:“你个后生懂什么,咱陛下圣明,早就让人在附近修了好几条水渠,就算天爷不长眼不下雨,靠著水渠里的水,今年也不用担心收成!”

李世民听他话里透著对农事的熟稔,便笑著问道:“老人家看著是种了一辈子地的老手,觉得这环王送来的新粮种,能在咱们这儿种好吗?”

老农憨厚地笑了笑,搓了搓手:“不瞒这位贵人,其实小老儿心里也没底,这毕竟是外邦来的种子,能不能適应咱们长安附近的土地,还不好说,不过……”他话锋一转,看向温禾,眼神里满是信任。

“小郎君是个实在人,既然他敢把这种子种在咱们农庄,小老儿就信他。”

温禾站在一旁,听著老农的话,心里微微一暖。

这些庄户或许不懂什么大道理,却有著最朴素的信任。

谁对他们好,他们就信任谁。

李世民也听出了老农的言外之意。

前面说没底是实话,后面说信温禾是给温禾面子吧?

怕直言疑虑让他难堪。

他莞尔点头,没再追问,转身朝著田埂另一头走了几步,等和庄户们拉开距离,才转头对温禾说道:“难怪你之前执意要先在葛家庄试种,若是让民部贸然把粮种分给百姓,他们心里怕是也和这老农一样,满是疑虑,未必肯用心种。”

说罢,他看向温禾的目光里多了几分讚赏。

这小子不仅考虑到了粮种的適应性,还顾及到了百姓的心態,比朝堂上那些只知按章程办事的官员,心思细多了。

温禾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摸了摸鼻子,笑道:“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沤肥的试验、新种子的培育,这些事要是交给民部,或者那些士族手里……”

他话没说完,只对著李世民呵呵冷笑两声,眼底满是不屑。

李世民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

民部里有些官员尸位素餐,士族更是精於算计。

若是把培育新粮种的事交给他们,先不说能不能做好,就算真培育出更高產的种子,他们也绝不会轻易分给百姓,只会私下囤积。

要么用来抬高粮价牟利,要么用来拉拢佃农、扩大自己的势力,最后受益的还是上层,底层百姓依旧得不到好处。

“你考虑得倒是周全。”李世民嘆了口气,语气里带著几分无奈。

朝堂上的官员多是按章办事,顾的是自己的升官发財,那里会想到百姓。

“是啊。”

温禾毫不谦虚地接下夸讚,笑著继续说道:“所以只要等这农庄的粮种丰收了,到时候就算朝廷不下令,也会有大批百姓、甚至士族来求种,毕竟谁不想自家地里多打粮食呢?”

李世民闻言,沉默著没说话,指尖轻轻摩挲著下巴。

他从温禾的话里,隱约摸到了一种全新的做事逻辑。

不是靠朝廷强制推行,而是靠实际成果吸引眾人主动跟隨,这比任何政令都更有说服力。

“你这方法,可有名字?”

李世民忽然问道,眼神里带著几分好奇。

温禾脸不红心不跳,张口就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標准。”

反正这名言在当下没人听过,借来用用也不算过分。

李世民咂摸了一下这句话,又深吸一口气,反覆品味著“实践”“真理”“標准”这几个词,只觉得这话既朴素又深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