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风暴降临!(23)

只是一时的情绪!

谭洪道:“本子那边表现也不错,似乎有意扩大放映。你成了双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了。”

陆钏心情好了许多。

只要票房成功,他就成功了。

不是,是历史得到了祭奠。

至于观众的骂声,只是暂时的曲折。

伟大的作品总是先驱性的,难免不被大众理解。

随着首周末结束,谭洪神色古怪道:“观众口碑也回升了。”

陆钏了解之后,不由惊讶。

难道,他真的抄对了,不对,是斯皮尔伯格那样,兼具艺术和商业性的天才?

与之前一边倒的批评相比,评论开始两极分化。

观众不是打五星,就是打一星,中间的评价寥寥无几。

五星派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角川的存活,正是对本子侵略者本质最深刻的揭露!”

“导演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此!角川没有自杀,恰恰撕掉了本子军国主义‘以死谢罪’的虚伪面纱。他们就是这样的,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电影里的角川看似忏悔了,但他最终活了下来,用摄影机记录,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逃避和继续欺骗吗?这恰恰说明他们从未真正忏悔!陆导用反讽的手法,给了我们一面照妖镜!”

“能拍出来,就是胜利!”

“在当下这个环境,能把南京大屠杀这样的题材搬上大银幕,本身就是一种壮举。它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知道了这段历史,引发了讨论和关注,这就已经成功了!我们要支持这种勇气!”

一星派观众的观点同样猛烈而直接。

“挂羊头卖狗肉的中国视角!”

“电影宣传说是‘中国视角’,结果呢?角川的戏份那么多,内心挣扎刻画得那么细腻,从恐惧、思乡到‘爱情’,再到最后的‘觉醒’,他几乎成了贯穿全片,有完整人物弧光的主角!我们中国的受难者呢?除了承受苦难,形象扁平得像符号!这到底是中国人的悲歌,还是本子兵的心灵成长史?”

“虚伪的忏悔与可笑的善终!”

“角川一边忏悔,一边继续参与或目睹暴行,这种又当又立的设定让人作呕。最无法接受的是他最后的结局,凭什么?凭什么一个手上沾满鲜血的侵略者,可以不用偿命,不用接受审判,还能拿起摄影机,仿佛成了一个追求和平的‘义士’?这种‘善终’是对千万亡灵的最大亵渎!”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