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价值,必须给足。
没有更多言语,就是这简单的四个字,像一股暖流,瞬间击穿了大蜜蜜的心防。
她鼻子一酸,各种小心思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心里只剩下满满,几乎要溢出来的感动。
她把头埋进沈善登怀里,闷闷的“嗯”了一声,手臂环得更紧了。
8月9日。
第二天一早,沈善登一边吃着早餐,一边浏览着新闻。
一条国际时事吸引了他的注意。
格鲁吉亚袭击南奥塞梯。
后世有个问题,为什么格鲁吉亚没有趁毛病要毛命。
答案很简单,因为真受过炮火洗地,也见到了西方“文明”世界的嘴脸。
沈善登时不时在报纸上勾划了几下。
他很关注时事。
奥运会、金融危机等,这些事,看似离电影很远,但实际上息息相关。
电影,尤其是现象级的电影,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艺术创作。
必须紧扣时代脉搏,反映,甚至引领社会意识的变化。
《督公》的成功,是古装大片长期让观众失望,长期看是二三十年的文化压抑。
《囧途》的成功,是观众想高兴高兴,也迎合了走出国难,拥抱明天的社会需要。
沈善登很清楚,奥运会之后,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会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这种心态的转变,会直接影响观众的审美偏好和接受度。
以后的历史大片,可以拍得更自信。
涉及外国的剧情设定,完全可以采用平视甚至俯视的视角。
无需过多解释,观众自然会觉得理所当然。
反之,如果再抱着仰视西方的姿态去拍,观众反而会下意识的感到不舒服、不真实。
“看来,后续项目的基调,得跟着调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