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苦一苦陆钏(24)

中方演员和幕后人员沉浸在清晰高效流程之中,日方工作人员则读着空气,维持着礼貌氛围,努力配合。

就连陆钏,也充满了干劲,沉浸在对“艺术升华”的追求之中,完成属于他的“艺术创作”。

投资方谭洪抽空来探了一次班,只是粗粗看了半日,就忍不住暗自叹服。

剧组那种井然有序、目标明确的氛围,与他上次来时看到的混乱萎靡判若云泥。

谭洪对沈善登的观感,多了几分真切的敬意。

其他工作人员更是如此。

沈善登再次提高了薪水,更重要的是,没有了茫然无助的无力感。

凡事有人兜底,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围绕着新的太阳旋转。

秦兰来沈善登房间串门得更勤了。

有时是带着水果零食来感谢沈导对剧组的付出,有时是拿着剧本探讨某个角色。

眼神里的感激,像是开放的兰,露水几乎要溢出来。

陆钏,对这一切看在眼里,但是视而不见。

他恨不得二十四小时盯着监视器,牢牢抓住创作的韵律。

陆钏隐隐有种预感,这部历经磨难的电影,或许真能因沈善登的介入而脱胎换骨,成为他导演生涯真正的巅峰之作。

这点兴奋和期待,让他顾不住憋屈和不甘。

沈善登的房间,高园园也常出现。

畅谈哪家馆子地道,聊到养生汤品的做法。

偶尔,也拿着材料,一块煮煮汤圆。

就在这种奇异而高效的氛围下,剧组进度一日千里。

提前完成了所有预定计划,向着杀青高速迈进。

“厂长,你放心,我心里有数。”

接到韩三平的电话,沈善登拿着手机,语气轻松道:“这毕竟是陆钏的电影,我就是个帮忙搭把手的。”

“主要还是陆钏在拍。”

韩三平看到了备案申请,发现重要角色变动,过来问问。

“善登啊,我知道你能力强,但也要注意分寸。这种历史题材,艺术性把握不好就容易惹争议,你可别陷太深。”

沈善登坦白道:“厂长,其实没那么复杂。陆导原先的剧本,中方视角和日方视角是撕裂的,情绪和叙事权重不匹配。”

原版电影的视角很贱。

中日双方视角的交替进行,双方的镜头基本各半。

但中方主要人物比较多,登场又谢幕,接力一般,主线断断续续。

只有范伟扮演的唐先生勉强算一个线索人物,他们一家人的命运在一段时间内构成推动影片发展的重要元素。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