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魔改《囧途》,效仿故事
沈善登的办公室内,人不少。
白板上罗列着“春运”、“回家”、“老板与挤奶工”、“反差”、“搞笑”等关键词。
《旅途惊喜》就是《人在囧途》,内部还是用这个名字,外部用化名是为了电影的宣发营销考虑。
沈善登要做喜剧,是因为手头有项目,他该抄的时候,抄起来不含糊。
这个年代,喜剧确实赚钱,而且观众也需要。
这一点赵本山说的挺好,老百姓就是想乐呵乐呵。
不管是破纪录的《泰囧》,还是本山大舞台和德云社的成功,都能看出喜剧市场不是一般大,是非常大。
既然有市场,沈善登就要做。
如果真要说有什么深远考虑,那在沈善登心里,有个模糊想法,要借《喜剧》电影摆脱对外部资金的依赖。
沈善登一直有危机感,时刻想着如何跑路。
两三年后,国产影视娱乐资本冲出黑暗,外部热钱涌入,沈善登要想做点自己的东西,钱肯定不能少。
《囧途》这个项目,沈善登想的就是过年期间拍完,然后明年暑期档上映。
目标票房,沈善登也不好高骛远,破一亿,只要能破一亿,对于他来说就是大成功。
除了历史动作系列之外,还会多出一个吸金的类型。
面对各方,不管是对中影,还是博纳、光线、华易的主动权会进一步提高。
门没关严。
马有德能听到里面传来的谈话声。
沈善登的秘书提醒道:“沈导在开《旅途》剧本启动会,很重视。”
马有德看出来了,示意不要打扰,他好奇地瞥了一眼,看到会议室里坐着几个二三十岁的青年人。
那几张面孔,马有德有些眼生,只知道是老板最近从小剧场找的喜剧苗子。
这阵容,和业内所谓的“资深编剧”比起来,简直嫩得能掐出水。
沈善登坐在主位,明显在聆听身边几个人的创作思路。
马有德站在门外,看着以往挥斥方遒、每一个决策都清晰果断的老板,此刻沉下心,搞创作的样子。
《督公》在打破《泰坦尼克号》那看似不可逾越的记录,登顶中国影史第一之后,再度创下一个全新的记录,票房破四亿!
如今贺岁档票房大战正酣,不管是《投名状》,还是《集结号》项目,都想邀请沈善登参与宣传活动。
各种采访、杂志,会所、酒会、沙龙,还有电影局那边组织的各种座谈会。
明的暗的,素的荤的,的不的.
形形色色的邀请来势汹汹。
更不用说还有打掉《造孽》项目获得主动权,之前和吴语森、陈克辛结下的梁子,那些恩怨休怀。
换做任何一个导演,此刻恐怕早已飘到天上,沉浸在无尽的赞誉和庆功。
可沈善登呢?
几乎抛开了《督公》带来的巨大光环和喧嚣,像冷静的猎手。
历史动作系列、接地气的喜剧,同时在多条战线布局。
每一种类型都有着清晰到可怕的市场定位。
马有德再想想自己最近心底的沾沾自喜,毕竟也是马总了,多少有点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