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喘了口粗气:「卢象升……他想学司马懿,据守这狼崽子窝当老乌龟,耗死孤这个诸葛亮!」
他脸上露出一丝狞笑,指着八里庄和八里桥之间空旷的地带:「不过嘛,这卢象升还是差了点火候。八里庄离八里桥太远,首尾难顾。他把主力放在庄子里,桥那边才几个人?这是自寻死路!」
「传令!」黄台吉声音陡然拔高,「第一波,让汉军旗和包衣上!给朕猛攻那个棱堡!声势要大,要让卢象升觉得朕要拼命了!」
「嗻!」
「扬古利!」
「臣在!」
「你带着咱满洲真正的巴图鲁,还有蒙古善射之士,准备好。等南蛮子的心思都被棱堡吸过去,你看准八里桥!那桥,就是通州的门户!给朕夺下来!」
「奴才明白!」扬古利眼中凶光毕露。
黄台吉重重拍他的肩:「破了通州,孤许你部先挑三日!」
紫禁城里,却是另一番光景。
干清宫西暖阁,窗户开着,隐约能听到极远处传来的闷雷似的响动。
崇祯穿着一身半旧的蓝色团龙便袍,坐在案前。桌上堆着奏本,他正拿着一本刘月英刚刚整理好的「抄底帐目」,看得仔细。
王承恩轻手轻脚地进来,替崇祯送来了刚刚泡好的「枸杞红枣菊花茶」。「皇爷,通州那边……动静不小,响了有一阵了。」
崇祯「嗯」了一声,头没擡,朱笔在折子上划了一下。「卢象升在干活儿呢。听着声儿,劲儿使得不小。」
他批完那本,放下笔,端起茶杯吹了吹气。「孙祖寿那边,有信儿没?」
「回皇爷,还没有。不过算着时辰,蓟镇的兵应该到位置了。」
崇祯点点头,啜了口茶。「魏伴伴那边,城南那几块地的事,怎幺样了?」
王承恩愣了一下,忙道:「魏公公昨日回话,说还算顺当,就是有些大户,还在掂量。」
「告诉他们,别掂量了。」崇祯语气平淡,「等城门闭了,他们就甭卖了,在北京城里安安稳稳呆着算了。」
这时,一个小太监在门口探头。王承恩过去低语几句,回来禀道:「皇爷,几位阁老和兵部尚书在午门外跪着呢,说是听闻战事紧急,请皇爷速闭九门,下诏天下勤王。」
崇祯闻言,嗤笑一声。「闭门?勤王?哪有那幺严重?」
门要闭了,还怎幺抄底?现在正是「大明空头」们急着跑路的关键时刻,把门一关,空头都关住了,只能当死多了!
至于勤王那些勤王军在家踏实呆着就好。可别勤王路上因为缺少军粮军饷,一不高兴起义了!上一回己巳之变的时候,就反了不少勤王兵。李自成就是那时候反的!
所以这个「王」.不要他们勤,「王」现在会收议罪银,会帮朝鲜李王卖国,会吃海贼娘的软饭,还会接着鞑子入关的机会抄底!本事可大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东南方。「你去告诉他们,安心便是。北京城,朕心里有杆秤。北面东面的门关了,其他门照旧。谁再敢妖言惑众,搅乱民心,朕就用他的脑袋,来安军民的心。」
「奴婢遵旨。」王承恩躬身退下。
崇祯独自站在窗前,远处的炮声似乎密了些。他脸上没什幺表情,转过身又去继续看「抄底帐」了——在他看来,这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