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小说里的主角,设计了个本来没有的小动作。
知青穿着衣服虽然破旧,但一定穿得整齐端正面对下棋。
可能从演戏刚开始,喜欢设计点小动作赋予角色生命,周星星、粱嘉辉他们就已经与众不同。
当然,跑龙套的时候设计这些细节,只会招来导演叱骂。
他们那会儿也不懂配角必须服从主角的主次关系。
做了主角这么干就是敬业精神的专业体现。
如果说《英雄本色》里,发哥给小马哥设计了那根剧本没有的火柴叼在嘴角,吊出天际,四十年后都让人过目难忘。
粱嘉辉设计的这个轻轻扣上风纪扣,就表现出主角脱离现实苦难,进入棋道的仪式感。
从动荡到下乡知青,无论派仗冲突的烽火、大串联的狂热,还是上山下乡前的离情别意、蹉跎岁月里的内伤外侮,都似乎未曾搅动他内心的平静。
他淡淡的捧着棋谱,体现出“庄子妻死,惠施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别人不是亢奋就是哭泣,伤感、无聊、厌倦这些情绪,都不会出现在主角身上。
“人要知足,顿顿饱就是福,老子曾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那种半透明便宜镜架撑起来的眼镜,到最后都支离破碎了,粱嘉辉依旧演出了平静淡然的神韵。
唯有轻轻扣上领口以后,他就把全身心沉浸到棋道里。
如痴如醉,坚韧沉着,用自己的整个生命来贯注在千变万化的象棋世界中。
在局势纷乱、经济萧条、生活困顿的时候,连基本的生存需要都不能满足的阶段。
不是所有人都有让卫东这种踹开小舅,卖腊肉也能起步的天眼思路。
上辈子不是稍微走错点,卖瓜子就最后错到底么。
所以暂且不论这种思想消极与否,起码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疏离和超越。
我有我沉迷的东西,那我就不瞎掺和眼前光怪陆离的东西。
吃饭那段就演得非常传神,平静中蕴含力量,哪怕只是变形的铝饭盒里带点咸菜的白米饭。
粱嘉辉饰演的主角也能非常认真的的细细咀嚼,偶尔停下来很小心的把嘴边或者下巴角的饭粒用中指抹到嘴里,细致吮净。
最后再冲点热水,把饭盒上哪怕最后一丁点油都不浪费的吸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