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商品经济就按商品规律办事

真就是倾全国之力搬到山旮旯里,现在调整方向又要搬出来……

的确是拿不出钱了。

可不搬,这些厂子的生产力跟生命就会在那自生自灭。

老耿他们那据说最高峰有六万人,最后就剩下他们这三五千人的攻坚团。

实在是搬不动了。

所幸西山厂不搬迁也能改制的业绩也在那摆着。

最后这边还是和稀泥:“那就把这几个所合并下,不涉及密级的先调出去,然后应用研究由西山总厂协助开发,理论研究由部里面拨款支持,先运行看看情况。”

争论的各方才勉强认可,起码这已经帮忙承担了相当部分的军工企业科研迁移成本。

不然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搬迁建设费用,真的没有出处。

那些军工厂藏在深山里又没法有效的军转民生产,不是谁都可以像西山厂这样涅槃重生。

于是这就等于在江州、蓉都都给让卫东划拨了地块可以搞地产开发!

只是江州作为计划单列市,五机部的威力比较大,能搞到经开区的地块,还是最好的位置,在省会就只能在东郊工业区旮旯角。

根本不熟悉蓉都的让卫东自然是先在江州试试。

但大家对让卫东准备搞二十二层写字楼大厦,基本没有概念。

因为流金大厦,动物园宿舍大楼,甚至准备的城建宿舍楼,商州房改高层小区楼,全都是这个几乎雷同的单体楼设计样板。

让卫东已经很娴熟的清晰了解成本、材料、工时,简单汇报下,大家都是你先修出来看。

各方面也没经历过民营企业修大楼给军工、科研的事儿。

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换做一般的商人,肯定会嘀咕这时代会不会反复折腾,我耗费巨资修起来这楼,最后的所有制怎么算。

肯定要计较的在合约、协议上说清楚。

让卫东不是很担心。

大概表明地是国家的,楼是西山厂销售公司的就行了。

那公司是他自己全资拥有的呗。

再说他有工程兵建设团队,质量和成本也比一般建筑公司控制得更好。

这楼别人大概在近千万,习惯了艰苦奋斗的老耿他们算出来大概在八百万。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