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商品经济就按商品规律办事

“这个住房是集资建房吗?我听说有些城市在搞这种住房改革。”

当然更多还是抗拒:“都是国家的财产,为什么还要租,而且科研人员为国家做出贡献,为什么还要买房租房?”

“这是走资路线吧,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马上会被抨击:“不可能?那人家为什么要协助搬迁,白钱吗?”

还真遇见振振有词的:“这不就是在改革开放局面中才赚到的钱,为什么不能给国家做贡献?”

“那就没人有能力做贡献了,这些年的局面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争论相当热烈。

让卫东反而不吭声的坐在旁边。

直到有人注意到他的表情:“小让,你的意见呢,具体做法是怎么样?”

让卫东不紧不慢解释:“既然是叫市场经济了,我们就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这个研发大楼和住宅区,也是我们经开区,或者民营企业的科研中心、住宅楼,还要用民营企业的氛围带动科研单位搞好民品研发。”

就像往汽油桶丢了根火柴,又轰的热烈争论起来。

“科研保密原则还要不要了,怎么能跟外面的研发单位混起来!”

“不行不行,科研是科研,不能沾染外面的铜臭气……”

“哎,我就奇怪了,科研为什么不能谈钱,研发不要经费吗?”

“现在的情况,你来掏这个搬迁建设费用?”

让卫东又不出声了。

所以这次很快所有人停下来看他,看他理所当然:“我还是举香山厂和西山厂的例子,如果研发的东西是本就落后的,甚至未来还注定要淘汰,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研发要有效率,没用的都可以暂停下。”

不不不!

马上有人给他解释:“你说得有道理,但科研不是只有实用型的应用研究,也有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甚至只有把学科建设做踏实了才有应用科学的爆发。”

具体到相机这个事情上也有得说:“譬如走人民相机的廉价路线从市场看没有错,但高精尖的单反相机总得有人做,或者说需要有人在这个方向做研究,不然就算是拿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单反相机,拆开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更别提军用、卫星用高精尖镜头哪来了。”

让卫东是真不懂:“嗯,不可能全都由民营企业承担吧,我能协助就是跟得上市场的这部分科研,不都说科工贸吗,我们有工厂和贸易,尽可能协助这部分科研,毕竟宝贵的资源承受不起浪费,也没这个能力甄别科研的改制。”

他也拿相机举例:“香山厂这种情况,基本已经停了各种军工产品,还非要顶着保密规则独门大院也没必要,而且真要合并过来,那就肯定得服从这边的产品研发,不能说非要做单反相机,还要耗费资源这呀那的。”

他这里面的确有些急功近利的研发思路,但跟这个阶段黑猫白猫的上级态度是相同的。

更主要是实在没钱,不然也不会这么急切大面积的把三线厂改制、搬迁出来。

据说三线厂建设十五年了两千亿,而那十五年全国产值也就两千多亿。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